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五十一年(1721年)“将田分为新荒、积荒、极荒三等”,并规定“新荒者,三年起科;积荒者,五年起科;极荒者,永不起科”,同时宣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些政策与雍正元年(1723年)“摊丁入地”政策的相继颁布、执行,刺激了人口的增长。……但是人口的迅猛增长毕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人口达到3.0148亿时,这种压力愈来愈明显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前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说:“中国人口在十八、十九两个世纪里增加了一倍,因此使土地受到不堪负担的压力。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1949年9月,毛泽东以《历史唯心观的破产》一文反驳。这次对美国政府所持的马尔萨斯主义和唯心历史观的批判,为当时的“人口”政策定下基调。1953年公布了首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当年6月30日人口数量为58260万人,不到四年,就比建国时多出一亿多,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20‰。这一数字引起了领导层的忧虑,马寅初响应毛泽东,提出《新人口论》。                                        ——选自《共和国词典》

              材料三    17世纪晚期英国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英国的牧师、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98年发表了《人口论》,他描绘了英伦岛国人口膨胀的可怕前景。……他认为人口增长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但事实上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这被称为“马尔萨斯陷阱”)。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

                                                               ——互动百科《马尔萨斯人口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清朝初期人口急剧增长的原因相比较,概括指出新中国建国初期人口急剧增长原因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尔萨斯陷阱”理论的局限,并用史实说明17世纪后200年间的英国和1978年底以来的中国,分别是如何安全绕过“马尔萨斯陷阱”的?

            • 2.

              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实施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二价与全球货

              1917年10月上海先施公司在南京路正式营业,“先施”源于《中庸》的“先施以诚”,其英文名称“Sincere”,意为诚挚、不掺假。先施公司以“创始不二价,统办全球货”为经营方针,学习西洋百货业,在中国率先采取明码标价的“不二价”,摈弃“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的传统交易方式,先施还每年举办让价促销,让顾客们感到“不二价”绝非僵硬。

              材料二 新产业与女营业员

              大型综合商场的“吃喝玩乐俱全”源于先施公司将娱乐和商业捆绑,其每设一个商号都以酒店或娱乐中心配套。此外还兼营其他行业,如汽水厂、化妆品厂,还有先施人寿保险公司、水火保险公司和信托银行等。

              先施公司是聘用女营业员第一个“吃螃蟹者”,其招聘女营业员的启事张贴月余无人应聘,马应彪的妻子霍庆棠和两个妹妹主动请缨担任化妆品部的售货员,先施“三个女人同台站”的新闻震动上海。

              材料三 创伤与新生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日军一枚炸弹在先施公司东南角爆炸,炸死炸伤职员、顾客、行人近千人,先施公司损失惨重;上海沦陷后,先施公司受到日军强制管制;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量美货倾销中国,先施公司受此影响,元气大伤,资金枯竭。 新中国成立后,先施上海百货1954年公私合营,成立国营上海时装公司。先施公司本部经营重心移至香港,存续至今,并于1993年重返上海南京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先施公司创办的有利条件。

              (2)据材料一、二概括先施公司的经营特点。材料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与社会思潮?

              (3)据材料三分析影响先施公司发展的因素。

            • 4.

              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下列各项内容选自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春联,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共产党恩泽天下,新中国情满未来” ②“总路线鼓舞人心,大跃进快马加鞭” 

              ③“十载寒风浸岁月百春凋谢,一朝风雨洗家乡万木峥嵘” ④“互助组共同致富,高级社更进一步”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④①③
            • 5. 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以下关于此表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A.一届人大全面拨乱反正,制定国家的根本大法
              B.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C.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
              D.五届人大期间将“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
            • 6. 1999 年10月1日,走过半个世纪光辉历程的新中国,迎来了她50周年的庆典。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会,上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下列对新中国50年所实现的历史性跨越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B.经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C.60年代初的“八字方针”,彻底纠正了经济建设中的“左”的错误
              D.市场经济的建立,实现了由传统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
            • 7.

              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离我们最近的事件是


              豪情满怀迎跃进

              土地改革完成

              欢庆香港回归

              开国大典

              A

              B

              C

              D

              A.A
              B.B
              C.C
              D.D
            • 8.

              1955年,周恩来在某一国际会议中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一会议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当时的中国

              A.三大政治制度正式确立
              B.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D.与美国实现历史性握手
            • 9.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材料

              结论

              A

              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我国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56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C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D

              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

              两岸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A.A
              B.B
              C.C
              D.D
            • 10.

              口号也能折射出时代发展的脉络。下面口号按提出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全世界人民热爱毛主席②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③发展才是硬道理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②①④③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