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再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  )
              A.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改善了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格局
              C.有效地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
              D.不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
            • 2. 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决议》,随后不久又对油料、棉花、棉布等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  )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推动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进程
              C.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D.促进了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
            • 3.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民用企业布置在东北地区的有50个,中部地区有32个,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但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均是空白.这反映了(  )
              A.便于苏联就近对中国援助
              B.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
              C.东南地区的工业体系完善
              D.加强中国工业实力的要求
            • 4. 针对下表情况,建国初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
              人均产量(1950年)中国美国印度
              钢产量2.37kg538.3kg4kg
              发电量2.76kwh2949kwh10.9kwh
              A.实行三大改造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开展大跃进运动
            • 5. 1953年4月政务院发出通知,禁止农民随意(或经农村基层政府介绍)流入城市寻找工作,城市公私企业非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自行招雇农民工。这一规定(  )
              A.不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反映了优先发展农业的基本国策
              C.造成了工业化建设的劳动力短缺
              D.体现了国家对国民经济实施计划调控
            • 6. 如图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对其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
              B.标志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基本奠定
              D.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
            • 7. 我国制定一五计划时,确定经济建设速度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为14.7%,农业为4.3%的发展指标,这同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相比,是比较高的。一五计划完成时,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为18%,农业为4.5%.材料说明一五计划(  )
              A.得到全国人大的批准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C.基本遵循实事求是原则
              D.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先来看进口商品,早期占最大比重的鸦片,到1914年已为数不多,且日益衰落。棉纱和棉布仍是最重要的进口商品,数量大增,尤以棉纱增长为速,但在进口总值中的比重已降低,煤油是这期间增长最快的进口商品,由1894年的近7,000万加仑增至1914年的2.25亿加仑,连同汽油,值3,464万海关两,约占进口总值的6%.钢铁、机械、铁路材料;交通工具的进口量在这时期都大量增长。虽然这四项加起来在 1914年的进口值只有3,362万海关两,占进口总值的5.9%,还抵不上煤油,但是与甲午前相比,已经是值得欣喜的迹象了,如果只强调它的小比例,难免不是割断历史。
              --摘自《浅析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曲折发展与海关税率的变化》(1840-1931)材料二  我国改革开放前推行的是一种极端内向的、进口替代的贸易战略。其基本点就是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严格管理,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它呈现出的贸易保护的特征有:政府通过关税以及对外汇、进出口的统一管理,或融管理与经营于一体,或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来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以保护国内工业生产,扶持国内工业体系的建立。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这种进口替代战略不是按照工业化的一般进程,而是越过劳动密集型产业,直接发展资本密集型的机械加工工业。在这一时期,为建立国家工业体系的需要,我国以初级产品的出口从苏联、东欧国家换回机器和成套设备,建立起了一个以重工业为中心、密切联系国防工业的体系。同时也建立了一些一般消费品工业,实现了早期的初级工业化。到了60年代,由于大搞三线建设,由此兴建了一些三线工业并进一步加大了以国防工业为主导的机械加工工业。70-80年代初,由于引进项目的增多,进口替代型工业建设速度也加快了,一些基础原材料如化纤工业和耐用消费品工业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摘自伍先斌《中国贸易政策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中国进口商品的比重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进口替代贸易战略的原因及影响。
            • 9. 如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成就。该图表明(  )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尚未完成
              B.社会主义工业化已经起步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立
              D.重工业、交通业、农业得到协调发展
            • 10. 《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1952.12.22)纲要的指示》记载: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要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重工业畸形发展
              B.左倾错误日益滋长
              C.借鉴苏联模式
              D.形成计划经济体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