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共和国记忆60年》中记载:“苏联人安排了毛泽东参观斯大林汽车厂。从没有目睹过汽车生产制造的过程,看着流水线上一辆一辆下线的汽车,毛泽东对身边的陪同者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这一理想的最初实现是在

              A.文化大革命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
            • 2.

              “一五”计划是在人民政权得以巩固的情况下开始的,它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到1957年底,156个项目中有135个已施工建设,有68个已全部建成和部分建成投入生产。材料旨在说明“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

              A.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B.完全依赖于苏联经济技术援助
              C.得益于苏联的援助和国内环境
              D.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 3.

              钟祥财在《和谐与大同:中国古代两种经济发展思路》中说:“先秦时期的和谐理念及经济主张以个体差异性为基础,……达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目标。而西汉以后的大同构想则相反,它们秉承整体主义的信念”,以此观点来理解近现代中国的经济,符合“大同构想”的是 ( )

              A.近代中国的经济
              B.新民主主义经济
              C.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4.

              如图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


              A.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
              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
              C.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
              D.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
            • 5.

              下图中的历史信息体现的经济建设成就是

                                  图1                                                                  图2

              A.新中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B.大跃进运动改变经济落后
              C.“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
              D.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企业活力增强
            • 6.

              下表为东北地区工农业比例关系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说明

               

              工农业总产值

              农业

              工业

              1952年

              100

              40.3

              59.7

              1957年

              100

              23.6

              76.4

              A.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国家政策的调整
              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大跃进”运动开始
            • 7.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五”计划在历史上最突出的特点是

              A.经济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行
              B.重东北地区发展
              C.侧重重工业发展
              D.实现工业化
            • 8.

              在1953年统购统销之初,国家规定: “农民在缴纳公粮和计划收购粮以外的余粮,可以自由存储和自由使用,……并可在农村间进行少量的互通有无的交易。”材料反映了当时

              A.农民拥有对余粮的部分处置权
              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
              C.统购统销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D.国家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 9.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市场资源优化配置需要
              C.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
              D.国民经济调整成效突出
            •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需要,我国政府曾经对农村的生产关系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调整,下列各次调整中属于根本性的调整的

              A.土地流转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