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    台湾局势由于朝鲜战争以及中国入朝参战而极度复杂化,并形成了海峡两岸之间分治对抗的局面将长期延续下去的环境和条件。中苏同盟关系得到加强的同时,新中国对于苏联在经济上以及其他方面的依赖(至少从短时段来看)大大加强了。新中国作为一个“革命国家”,愈加被排除在国际事务之外(包括联合国之外).中美之间的全面对抗进一步升级,并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初。面对新中国在国际安全环境方面所面临的巨大压力,毛泽东和中共领导层在中国各种资源的配置中,将国防和军务放到空前重要的位置,并使得以高度集中为主要标志的统制性计划经济模式成为唯一有可能实行的模式。
              --摘编自陈兼《六十年后再思考--朝鲜战争的起源与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爆发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实现“在各种资源的配置巾,将国防和军备放到空前重要的位置”的措施并加以评价。
            • 2. 某校学生开展“体验区域差异探寻城市发展 品味地方文化”的陕西游学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古都西安焕发新的活力。20世纪50年代,西安成为当时新建成的机械工业基地之一。苏联援建中国的156项重点工程中,有17项在西安地区布点建设。上海交通大学的大部分专业西迁成立西安交通大学。西安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科技实力最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大城市之一。
              1992年,西安被列为对外开放的16个沿江和内陆省会城市之一,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条件。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西安定位为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
                  阅读材料,归纳20世纪50年代西安工业迅速发展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简述西安等内陆省会城市对外开放的意义。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产品名 称 单位 按人口平均产量 各国为我国倍数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电力 7.9 219.5 1144.6 514.9 27.8 144.8 65.2
              原煤 公斤 83.0 761.0 3498.0 4938.0 9.2 42.1 59.5
              生铁 公斤 1.7* 84.4 244.5 165.9 49.6 143.8 97.6
              公斤 0.9 95.3 376.3 255.2 105.8 418.1 283.6
              棉布 公斤 7.34* 20.28 61.42 70.38 2.8 8.4 9.6
              *包括个体手工业的产量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二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 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材料三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建国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指的是什么?并归纳这一“发展战略”实施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利条件。
              (4)综合上述材料,对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你有何认识?
            •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大跃进 大倒退
              “三五”(1966-1970):三线建设 备战备荒
              “四五”(1971-1975):严重失控 调整战略
              “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1986-1990):改革 闯关 治理 整顿
              “八五”(1991-1995):邓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 经济着陆
              “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两个五年计划,概括其特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评析。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私

              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商品零售额

              95.8%

              4.2%

              (1)观察材料一的数据,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并指出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1978年冬天的安徽凤阳小岗村民绝不会想到自己在饥饿驱使下所签的“生死文书”日后竟能进入历史博物馆以供后人瞻仰。

              契约全文为:“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到十八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安徽凤阳小岗村的“生死文书”为什么能进入历史博物馆供后人瞻仰?

              材料三 陈桂棣、春桃夫妇在《中国农民调查》一书中曾经总结说:改革20年后的小岗村只有8个字可以形容——“江山依旧,旧貌犹存”。南京农业大学陈文林教授认为:小岗现在应该是“落后”的代表!

              材料四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誉为“天下第一村”。国内外媒体、考察华西村的学者和团体先后从不同角度寻找华西村成功的原因。当了解华两村改革发展的实践以后,更多的人认为:是制度、机制和与时俱进的创新,使华西村长盛不衰。

              (3)根据材料三、四,谈谈你的认识。

            • 6.

              物价问题、经济发展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后至1978年前,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定的。在政府的指导下,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某市大米价格0.139元/斤,粮食由政府统购统销20几年这价格几乎没变。1992年~1994年物价上涨幅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特别是食品类和服务项目的价格上涨最为明显。据当时的报纸记载:“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

                                                                                                                                             ——以上材料摘自:白杨《改革开放30年我国物价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前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上稳定的原因和1992年~1994年我国物价大幅度上涨的原因。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材料二 1962年3月7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方面。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

              ——《陈云与中国经济建设》

              材料三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二五”计划期间(1958~1962),我国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存在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利条件。 

              (4)综合上述材料,对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你有何认识。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会(中共八大)正确 的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刘少奇的政治报告,不仅系统的论述了以《论十大关系》为中心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而且进一步提出和解决了一系列战略问题。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明确指出:我们党已经领导人民取得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二中央公布总路线,跳上快马坐火箭,新的记录纷纷传,报喜锣鼓敲破天,原子时代搞建设,一天等于二十年。

              材料三下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八大认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2)指出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哪两个历史事件?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70年代,从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 9.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党深信,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我们一定能够高速度地进行建设,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5月29日)

              材料二     1957—1962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年份

              1957

              1960

              1962

              1965

              钢产量

              535

              1866

              667

              1223

              粮食产量

              3900

              70

              3200

              3891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总之,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据材料一,指出该社论体现的心态。结合1956—1957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2)计量化的方法是史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观察材料二表格数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所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作用。

            • 10.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三十多年的征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三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分布图 

              材料二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难探索的历程。20年间,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有过严重挫折,但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一时期正面的经验和反面的教训,为党继续领导经济建设的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变革的年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中工业建设的重心集中在哪些部门?这些成就的取得对中国的工业化有什么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70年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列举20世纪50~70年代新中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有过哪些严重失误和正确的探索?从中能得出什么启示?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一说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生了哪些变革?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社会主义改革有什么认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