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


              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基层民主
              B.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
              C.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主要矛盾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 2. 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

              A.建立经济特区 南方讲话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3. 下图反映了1979年以后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
              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回答:
            (1)中国共产党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实行以什么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思想界形成了哪些伟大的理论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下图是“1970——1993年美国、日本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步扩大
            B.中国崛起导致美国经济急剧衰退
            C.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D.社会福利开支增多使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
          • 6. 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 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据《东方杂志》(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据《申报月刊》(1933年)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据《独立评论》(1934年)

            (1)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此后,我国经济改革的新举措是
            [     ]

            A.实行政企分开的经济管理体制
            B.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C.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D.克服分配体制中的平均主义弊端
          • 8.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发表诗篇。”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所指的“诗篇”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哪一篇历史文献

            [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 9. 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自1954年9月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这说明
            ①中国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②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
            ③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④中国的棉布生产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 10.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