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材料一:(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间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材料二: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 “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 (6分)
              (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 (4分)
            • 2. 下图显示的是20世纪60年代青年人身着绿军装的形象。绿军装在当时得以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观念    
              B.审美情趣    
              C.生活水平    
              D.国际潮流
            • 3. 1909 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A.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 4. 德龄(1886~1944),美籍华人女作家,满族人。1903年归国,慈禧得知德龄通晓外文,便召她入宫,成为太后的第一女侍客,深得慈禧宠爱和信任。她先后撰写了《紫禁城的黄昏》《御香飘渺录》《瀛台泣血记》《我和慈禧太后》等描写清宫的著作。这些著作描写的社会生活中,慈禧有可能
              ①坐火车     ②坐汽车     ③乘飞机     ④听广播      ⑤看电影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 5. 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是一首并非直接表现爱情的曾被列为靡靡之音的禁歌《乡恋》解禁的日子。当时,晚会现场设置了4部观众点播电话,越来越多的点播条都是要求李谷一演唱《乡恋》的。《乡恋》的解禁表明(    )
              A.中国人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B.流行音乐已成为音乐发展的主流
              C.文学艺术仍受左倾思想的束缚                           
              D.大众传媒对政府决策起决定作用
            • 6. 下列竹枝词中,不能反映晚清时期新的社会风尚的是(    )
              A.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    
              B.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  
              C.衣裳朴素容幽静,程度绝高女学生    
              D.十三行畔搬洋货,如看波斯进宝图。
            • 7. 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这一现象说明
              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              
              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
              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  
              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
            • 8. 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 9. 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鲁迅先生的话反映的是(  )
              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到西方舶来工业文明的影响        ②中国近代文化的多层性
              ③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性                                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0. “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在
              A.明末       
              B.清末      
              C.民国      
              D.新中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