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是1922年《上海》一书中的弄堂大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上海居民的生活已经完全西化
              B.反映了近代社会的性质
              C.中国传统民居、服饰消失殆尽
              D.英语、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 2. 引起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有(  )
              ①西方列强的侵略     ②自然经济的解体,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进步之士的推动   ④西方文化习俗的影响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 3. 洋装在中国流行,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进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产物。下面哪项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
              A.中山装和旗袍             
              B.华冠儒服             
              C.男女礼服             
              D.列宁服
            • 4. 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是一首并非直接表现爱情的曾被列为靡靡之音的禁歌《乡恋》解禁的日子。当时,晚会现场设置了4部观众点播电话,越来越多的点播都是要求李谷一演唱《乡恋》的。《乡恋》的解禁表明
              A.中国人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B.流行音乐已成为音乐发展的主流
              C.文学艺术仍受左倾思想的束缚                           
              D.大众传媒对政府决策起决定作用
            • 5. 1882年《申报》载:“沪上刻有人招集股分(份),创为电灯者。其事原系西人主之,而一时出银附股者,合中西人皆踊跃而起。……溯自来火(煤气灯)兴已及二十年,当日……西人创行此事,未闻有人乐从而买股者。”这种变化主要说明近代上海
              A.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B.社会观念的进步
              C.现代企业制度臻于完善            
              D.民族工业迅猛发展
            • 6. 1925年,一位外国游客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有(   )
              A.报童叫卖《申报》创刊号          
              B.握手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
              C.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              
              D.摩登女郎身着旗袍吃西餐
            • 7. 社会习俗的变化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和见证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有为认为女子缠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适于万国竞争的时代,因此上书皇帝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材料二
                         
              材料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毛式的中山装”一统中国服装市场。如今,我们的服装不拘泥于一种风格一种潮流,而能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上,演绎出许多文化的味道来。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康有为的主张,并分析其目的。(4分)
              (2)材料二反映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5分)
              (3)分析材料三中服饰由“毛式中山装”一统天下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原因。(4分)
            • 8. 1912 年 3 月 2 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 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项变革是希望在人际关系中树立一种
              A.平等的观念                  
              B.自由的观念     
              C.博爱的观念     
              D.互助的观念
            • 9. 辛亥革命后,出现了握手、鞠躬礼,大街上还不时能听到“先生”、“同志”的称呼,这表明(    )
              ①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由理念化为行动  ②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出现了新陈代谢
              ③列强对中国文化侵略不断加剧      ④重大历史事件是社会习俗变迁的重要推动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社会生活(衣.食.住.行.娱乐等)的变迁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最具体.最直接的表现。请你解答如下有关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79年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至今为许多人津津乐道。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梁,

              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

               

              1992年《春天的故事》又迅速唱遍大江南北。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1)将表格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_ _④______

              (2)清末民初,人们的服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3)近代交通与通信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4)材料二《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词中,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有何影响?(4分)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

               

               

               

               

              (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3)分析材料三(图11)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材料五: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4)在材料四的思想指导下,结合材料五,说明我国在十四大、十五大上作出了哪些重要决议?(6分)                               

               

               

               

               

               

               

               

              材料六  中国部分年份经济发展指标简表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城镇人口(亿)

              上网用户总教(万)

              恩格尔系数

              (%)

              1978年

              3624.1

              1.7

               

               

              57.5

              2001年

              95933

              4.56

              6800

              41.9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5)材料六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1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