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西人设立新闻纸馆,上以议国家之得失,下以评草野之是非,可以知四方之物价,可以悉外国之情形,原为有益之举。今宜仿而行之,惟不准议朝廷得失。凡外国物价,外国情形,及中国人而被外国人欺凌者,或传教不公道者,皆可写入新闻纸,布告各国,咸使闻知,使归曲于彼;且以见中国百姓痛恨洋人,必将激而生变。庶彼君臣闻之,惕然知惧,比饬令彼国公使领事,自行约束。
              --《李鸿章附呈潘司丁日昌条说》(1867年)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后,维新派开始办报。他们在办报实践中提出,报纸必须“宗旨高而定”,“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严复强调办报须“一举足不能无方向,一著论则不能无宗旨“.有维新人士倡言:“无古今中外变法必自空谈始。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为第一义。阅报之多寡,与爱力之多寡有正比;与阻力之多寡有反比例。”梁启超提出:“所贵乎报馆之著述者,能以语言文字开将来之世界也。”并说“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洋务派办报的宗旨、任务、目的。
              (2)根据材料及所学,分析戊戌变法前报纸在推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
            • 2. 1909年初,《大公报》某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临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材料中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
              A.电影
              B.电视
              C.报纸
              D.广播
            • 3. 民国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曾有一个判断:“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从侧面看去,正是一部印刷机器发达史;而一部近代中国文学史,从侧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闻事业发展史。”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商业资本投资印刷业而获利丰厚
              B.废除科举制迫使读书人投身实业
              C.技术革新扩大了大众传媒的影响
              D.社会变革促进了阅读习气的变化
            • 4. 据统计: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
              A.中国民族危机的困境
              B.文学革命的直接影响
              C.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D.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 5. 下面哪份刊物最可能首刊介绍如下内容:“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
              A.《国闻报》
              B.《民报》
              C.《新青年》
              D.《湘江评论》
            • 6. 表为《申报》的部分纪事,根据该纪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年份纪事
              1918年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
              1932年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
              1937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
              1938年香港版出刊
              ①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
              ③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 
              ④《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 如表为民国时期各类报纸的部分纪事,根据该纪事不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年份                          纪事
              《申报》1918年该报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
              《中央日报》1932年多次发表“赤化祸害论”的社论
              《新民日报》民国27年,社址所在的县城沦陷,不得不宣布停刊
              《救亡情报》其发刊词说:“抗战救亡”是全国人民的呼声
              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B.民国时期的报纸报道都客观公允
              C.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
              D.民国时期的各类报纸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 8. 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指出:“批评家指责,大众传媒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因为大部分电子媒体和它们传递的信息是源自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在反对文化渗透的同时,一些国家改良欧洲和美国的技术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例如,电视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建设,因为大部分的电视工业史由国家控制的。”这主要表明(  )
              A.国家控制的电视传媒具有反文化渗透的目的
              B.大众传媒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
              C.文化的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D.国家控制不利于电视工业的发展
            • 9. 1833 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士腊在广州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这是中国本土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采用了中国纪年,大量引用儒家语录,宣传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方面的知识。这一现象能表明(  )
              A.西方学说由此开始在中国得到了传播
              B.鸦片战争前传教士可在中国自由传教
              C.郭士腊创办该报刊是为西方侵华服务
              D.传教士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 10. 1878年3月7日,上海《申报》馆启示:“如远近诸君子,有已成未刊之著作,拟将问世,本馆愿出价购稿,代为排印。”这主要反映了(  )
              A.维新运动时期中国人办报的热情空前高涨
              B.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
              C.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兴起的洋务运动等给报刊业带来的变化
              D.当时中国商人惟利是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