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梁启超把报纸的性质概括为“耳目喉舌”,资产阶级改良派为宣传维新变法,创办了一批报刊《中外纪闻》《强学报》等,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这表明(  )
              A.报纸具有政治宣传的功能
              B.近代新闻观念逐渐形成
              C.报纸受到社会各阶层欢迎
              D.看报成为民众生活重要内容
            • 2. 清代已出现的传媒有(  )
              A.报刊、电视
              B.电影、报刊
              C.电视、电影
              D.互联网、电影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11年以前,全国共出版中文报刊1753种,其中460种是在上海出版的。这些报刊有日报,有周刊,旬刊,月刊,季刊;以内容论,有综合性的,有专门性的,如宗教报刊,科技刊物,妇女刊物,儿童刊物;以文体论,有文言文的,有白话文的,还有图文结合的画报。这一时期,在中国境内共出版过136种外文报刊,其中54种由上海出版,英、日、法、德、葡、俄等多种外文报刊均有。有些报刊是纯地方性的,更多的是全国性的。
              (1)据材料,概括近代上海报刊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报刊业发展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报刊业发展的影响。
            • 4. 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  )
              A.报纸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
              B.民众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
              C.清政府推动了近代报刊业发展
              D.舆论受到了政府的严格管控
            • 5. 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时局变化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 6. 下表表示民国时期北京地区创办报刊的数字
              年份191219131914-191519161924
              报刊数3641358……65
              对图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故1912-1913年出现了办报高潮
              B.袁世凯死后,政治氛围日趋民主,故1914-1915年办报较少
              C.袁世凯死后,政治氛围日趋民主,故1916-1924年再现办报高潮
              D.为进一步探索强国御辱之道,1916年起先进的中国人再次掀起办报的高潮
            • 7. 王明全家周末去看经典老电影,他在电影院能看到的我国最早的一部有声电影是(  )
              A.
              《定军山》
              B.
              《难夫难妻》
              C.
              《歌女红牡丹》
              D.
              《白毛女》
            • 8. 1905年,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片断,是中国电影诞生的标志。这一事件发生于如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西人设立新闻纸馆,上以议国家之得失,下以评草野之是非,可以知四方之物价,可以悉外国之情形,原为有益之举。今宜仿而行之,惟不准议朝廷得失。凡外国物价,外国情形,及中国人而被外国人欺凌者,或传教不公道者,皆可写入新闻纸,布告各国,咸使闻知,使归曲于彼;且以见中国百姓痛恨洋人,必将激而生变。庶彼君臣闻之,惕然知惧,比饬令彼国公使领事,自行约束。
              --《李鸿章附呈潘司丁日昌条说》(1867年)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后,维新派开始办报。他们在办报实践中提出,报纸必须“宗旨高而定”,“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严复强调办报须“一举足不能无方向,一著论则不能无宗旨“.有维新人士倡言:“无古今中外变法必自空谈始。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为第一义。阅报之多寡,与爱力之多寡有正比;与阻力之多寡有反比例。”梁启超提出:“所贵乎报馆之著述者,能以语言文字开将来之世界也。”并说“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洋务派办报的宗旨、任务、目的。
              (2)根据材料及所学,分析戊戌变法前报纸在推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
            • 10. 1909年初,《大公报》某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临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材料中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
              A.电影
              B.电视
              C.报纸
              D.广播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