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1分)科技、教育、国防的发展深刻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法)雨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成为“保存胎儿的酒精瓶”的原因。(3分)

              材料二  观察下列图片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3分)还存在着什么问题?(2分)

              材料三  中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2012年9月25日正式入列海军。辽宁号的启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拥有现役航母的国家,也是最后一个拥有航母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众所周知,辽宁号是从前苏联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改装而来的。

              (3)材料三中辽宁号人列中国海军的历史原因有哪些?(3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抓,要有具体政策、具体措施,解决具体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1977年9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教育措施及目的。(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邓小平重视科教的原因以及随后十年党和政府采取的相关措施。(8分)

               

            • 3.

              科学与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数学和西方古代的数学各有特色。数学史专家钱宝琮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几何学的对象乃是永恒事物,而不是某种有时产生和灭亡的事物”,“几何学大概能把灵魂引向真理并且或许能使哲学家的灵魂转向上面”。

              材料二 下表为16~18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席的情况。

              时间

              大学

              增设的教授席位

              1546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1619

              牛津大学

              萨维里几何学教席

              1621

              牛津大学

              色德来自然哲学教席、萨维里天文学教席

              1663

              剑桥大学

              卢卡西数学教席

              1669

              牛津大学

              植物学教授席位

              1702

              剑桥大学

              化学教授席位

              1704

              剑桥大学

              天文学教授席位

              材料三 科学与技术是有区别的。“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

              1924年,中国化学家张准说:“由于提倡西学者,其目的不在科学本体,而在制铁船,造火器,以制胜强敌,谋富强救国之策耳。而学西学者,又束缚于科举思想,徒藉一二格致之名词,以为进身之阶,干禄之途而已。”

              材料四 1956年,我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并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和今后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

              (1)结合相关史实,分别说明“《九章算术》的编纂者”与柏拉图对待数学作用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从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期新增课程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3)结合所学,判断张准所述现象发生的历史时期;并指出20世纪初的中国人重视“科学本体”的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你对“科学本体”的理解。

              (4)结合所学,说明我国编制科学技术长远规划的背景,列举《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所取得的主要科技成果。

               

            • 4.

              材料一 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三 公民社会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力量。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当今美国的软实力主要依靠的是公民社会而不是政府,中国则倾向于依靠政府政策和公共外交手段来影响中国软实力。——约瑟夫·奈著《权力的未来》

              (1)试以唐宋的史实为例,从文化价值、社会制度等角度概括古代中国软实力的表现。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史实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方面、制度方面、精神方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政府主导下为提升国家软实力所作的努力有哪些?

              (4)有人认为,美国开国元勋奠定了美国发展软实力的基础,请从价值观念和体制构建两个方面说明这一观点。

              (5)对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主要靠公民社会力量还是国家政府力量,你是如何认识的?请说明理由。

               

            • 5.

              中国史学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天命难言,非圣人莫能见。舜、禹、契(商朝祖先)、后稷(周朝祖先)皆黄帝子孙也。黄帝策天命而治天下,德泽深后世,故其子孙皆复立为天子,是天之报有德也。人不知,以为泛从布衣匹夫起耳。夫布衣匹夫安能无故而起王天下乎?其有天命然。

              ——司马迁《史记·三代世表》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的史学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观点产生的社会背景。(3分)

              材料二  前者史家,不过记载事实;近世史家,必说明其事实之关系,与其原因结果。前者史家,不过记述人间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虽名为史,实不过一人一家之谱牒,近世史家,必探察人间全体之运动进步,即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

              ——梁启超《中国史叙论》(1901年)

              今日欲提倡民族主义,使我四万万同胞强立于此优胜劣败之世界乎?则本国史学一科,实为无老无幼、无男无女、无智无愚、无贤无不肖所皆当从事,视之如渴饮饥食,一刻不容缓者也。……呜呼,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

              ——梁启超《新史学》(1902年)

              (2)依据材料一、二,比较“前者史家”与“近世史家”史学研究的不同点。(4分)

              材料三  《历史研究》于1954年2月创刊,到1966年5月停刊。这一时期中国史学界就许多问题进行了争鸣和讨论,《历史研究》是开展学术争鸣的一个重要园地。1966年6月以后,《人民日报》发表了《〈历史研究〉是资产阶级史学的反动堡垒》等文章, 1967年,《历史研究》被迫停刊。1974年国务院下发通知,指出“为适应批林批孔和国内外阶级斗争的需要”,决定出版《历史研究》。从1979年起,《历史研究》开始实现向学术刊物回归,鼓励学术争鸣,召开学术会议;开拓研究领域,借鉴国外史学研究成果,倡导社会史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摘编自宋德金《<历史研究>:新中国历史学发展的缩影》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解读《历史研究》发展变化的历程。(11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 6.

              (14分)随着高考的临近,高中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此前我们曾留下过多少不同的“第一课”。不同的第一课折射出不同时代观、价值观的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建国初期,与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一样,语文教科书也打下了苏联影响的深深烙印。语文教材第一课的课文是:“毛主席,像太阳,他比太阳更光亮。小兄弟,小姐妹,大家一齐来歌唱:太阳太阳永远光亮,我们跟你永远向上。’’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建国初期教肓的突出特点,说明其时代背景。(4分)

              材料二  1958年伴随“大跃进”的形势,中国开始实施“教育大革命”。小学课本一年级第一篇是这样的:“爷爷六岁去放羊,爸爸六岁去逃荒。今年我也六岁了,公社送我上学堂。"

              (2)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并指出形成这种状况的主客观原因。(4分)

              材料三  1978年,恢复工作的人教社推出的语文教材第一课是:我们热爱毛主席。1981年,修订后的入学第一课为:热爱共产党。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一课修订为:我是中国人。进入新世纪后,全国实行课改,不同省区开始使用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其第一篇课文主要有《人有两个宝》、《上学了》、《爱爸爸妈妈》等。

              (3)材料三折射出怎样的时代变迁?对此你得出什么认识。(6分)

               

            • 7.

              (18分)山东教育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教育的发展历程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该表是《论语》中记载的孔子教育言论。

               

              “有教无类。”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当仁不让于师。”

               

              (1)表格中的言论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教育主张?(6分)

               

              材料二  山东大学堂(今山东大学)是我国第一所省立大学堂,于1901年在济南泺源书院创办。《山东大学堂章程》规定:“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要通解经史,文理明顺。”第一批招收学生300人,聘请中西教习50余人(该图为“山东大学堂西学教习合影”)。课程设置除经史子集外,还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等20多门。学堂在建校14年中,共培养毕业生770人,选送欧美和日本留学有59人。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山东大学堂体现了怎样的办学特色?大学堂的创办有何深远的历史影响?(8分)

               

              材料三  该表反映了1949年和1998年山东教育的相关信息。

               

               

              学校数(单位:所)

              在校学生数(单位:万人)

              小学

              中学

              高等学校

              小学

              中学

              高等学校

              1949年

              27476

              66

              41

              193

              3.89

              1.77

              1998年

              34480

              4635

              303(含民办高校)

              951

              571.5

              51.4

               

              (3)据表格中的数据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教育的主要变化。变化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