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英国传教士傅兰雅被认为是近代将西方科技知识和书籍翻译成中文最多的外国人。

              1895年6月,时任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首席翻译的他在《万国公报》登出启事:“求著时新小说。”他指出,当时社会有三大积弊:“一鸦片,一时文,一缠足。若不设法更改,终非富强之兆”,希望时人能撰写小说,显示这三大积弊的害处。

              最后征集到的162篇稿件,摆脱旧小说模式,引导了晚清时期新小说的创作取向。……这批稿件多来源于普通社会人士,而非士大夫阶层。由于选取了新的社会题材,不少作品除对当时的社会弊害进行揭露和谴责外,还积极设想改革方法,以促国家兴盛富强,达教化社会之效。

              ——《尘封百年时新小说重见天日曾激发晚清小说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傅兰雅倡导晚清小说变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傅兰雅倡导的晚清时新小说的特征和影响。

            • 2.

              “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综合材料信息,关于中国近代报刊事业,正确的说法是

              A.有利于社会思想解放
              B.促进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C.以反帝反封建为宗旨
              D.为知识分子提供参政途径
            • 3.

              《报馆》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几家报纸日飞来,后创何如首创才。善恶劝惩功效大,欲通风气尽多开。”这说明了报纸的

              A.舆论导向价值
              B.出谋划策作用
              C.伦理教化功能
              D.社会教育特点
            • 4.

              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政治性报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报纸”与“刊物”不分,贴近民众生活
              B.注重舆情监督,通达社情民意
              C.“维新”与“革命”论战,争取舆论支持
              D.提倡民主科学,促进政治进步,
            • 5.

              1861年,英商在上海创办了当时唯一的一家中文报纸《上海新报》。发刊词云:“大凡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本馆印此新报,所有一切国政军情,世俗利弊,生意价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材料反映了

              A.中国近代报刊媒体创办自由
              B.报刊媒体不受新闻审稿制约
              C.国家政府支持报刊多元化发展
              D.商品经济发展使媒体重视商业功能
            • 6.

              下列大众传播媒介在近现代中国出现时间最晚、功能最强大的是( )

              A.报纸
              B.电影
              C.无线广播
              D.互联网
            •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外来词最先通过报刊译介过来,经报章媒体广泛传播,并在中国经过一段时间运用、磨合、变异和普及,进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并最终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这说明( )

              A.报刊杂志有利于推动社会政治变革
              B.科学著作是由大量外来词构成的
              C.报刊杂志是新思想传播的重要媒介
              D.报刊杂志是以传播西方思想为主
            • 8.

              1920年全国报界联合会通过《劝告勿登有恶影响于社会之广告与新闻案》指出:“如奖券为变相之彩票,究其弊端可以凋敝民力而促其生计,且引起社会投机之危险思想。又如春药及诲淫之书,皆足以伤风败俗,惑乱青年。此种广告,皆与社会发生极大之恶影响,而报纸登载,恬不为怪。”这反映出当时

              A.政府立法整顿,规范广告业秩序
              B.民族危机加深,报业界抵制外货
              C.报刊业发展迅速,广告比重加大
              D.缺乏有效管束,广告业乱象丛生
            • 9.

              民国时,有人会议说,“别的地方我不清楚,在我幼年的江南穷乡僻壤,都是把《申报》和报纸当作同义语的,比如,新媳妇要回娘家,会叫他的男人:这些东西不好带,拿张申报来包包”。材料反映出《申报》

              A.主要面向市井小民
              B.社会影响较为广泛
              C.便利了民众的生活
              D.在报界发行量最大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各地出现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大多为外国传教士首创,如《遐迩贯珍》(1853年,香港)、《六合丛谈》(1857年,上海)、《中外新报》(1858年,宁波)、《教会使者》(1860年,福州)、《谈道新编》(1872年,汉口)、《厦门新报》(1886年,厦门)等。它们虽然在性质上属于宗教性质的报刊,但在宣传内容上大多转而以时事政治为主,加以介绍西方科学知识。19世纪70年代后,外国商人创办的一批商业性中文报纸在上海、广州等地先后问世,最终成为报业发展主流和报业市场主体。

              从19世纪50年代起,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创办报刊,刊登时政,介绍西学,在版式、体例及印刷技术方面,均仿效外国报纸。如《中外新报》(1858年,香港)、《昭文新报》(1873年,汉口)等。至甲午战前,约有10余家。据统计,19世纪40—90年代,西方人在中国创办的中文报刊约有170种,占同期中国报刊总数的95%。

              材料二    甲午战后,国人办报进入新阶段。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此后《强学报》《时务报》《国闻报》等报刊纷纷创办,从议论时政、谈论学术、讲求变法到宣传科技、介绍西学等,无所不包。1900年,陈少白等人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宣传近代民族主义和民权学说。此后有《游学译编》《江苏》《民报》等大力宣传革命思想。

              20世纪初,清政府制定了向官报倾斜的新闻政策。1901年,直隶总督袁世凯首创《北洋官报》,各省仿效。学部《学部官报》、邮传部《交通官报》等也相继刊行。                                                                                                                            ——摘编自焦润明《中国近代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中文报刊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90年代以后近代中国报刊发展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