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DDT大事记
              时间基本情况
              1939年瑞士化学家米勒发现DDT及其毒性。
              二战时美国军队中,疟疾病人多达一百万,特效药金鸡纳供不应求。后来,有赖于DDT消灭了蚊子,疟疾才得到有效的控制。
              1948年DDT的发展者米勒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8年女作家蕾切尔•卡逊接到一封朋友的来信。信中写道,一架喷洒DDT的飞机飞过她的私人禽鸟保护区上空,结果她的许多鸟儿都死了,卡逊逐渐“意识到必须写一本书”,并立即着手写作。
              1962年2月1962年,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出版,该书以严谨科学的态度与方法,表明DDT破坏了生物链,使人患上慢性白血球增多症和各种癌症。
              1962年2月以后报纸上开始连载卡逊的作品,引发了五十多家报纸的社论和大约二十多个专栏的文章;化学工业界、农场主、某些科学家和杀虫剂产业的支持者对卡逊展开攻击,包括人身攻击;公众的高度关注导致了政府的介入,肯尼迪责成“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进行调查,结果完全证实了卡逊的论题正确,该委员会要求立即减少DDT的施用直至最后停用。
              1963年卡逊前往国会作证,得到参议院的高度肯定;受其影响,美国限制使用多种杀虫剂。
              1972年DDT正式在美国被禁止使用。
              材料二《寂静的春天》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威廉•道格拉斯大法官称颂是“本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历史事件”。
              --根据360百科“寂静的春天”条改编
              (1)《寂静的春天》出版,立即引起许多人的强烈不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寂静的春天》一书何以能深深影响美国的政策。
              (3)DDT作为科学成果最终被禁止使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的认识。
            •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新加坡推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
                  2003年,在大学新生录取上,降低考试分数的比重,给大学更多自由挑选学生的余地;在中小学的排名上,打破唯分数论,增设“成就奖”“持恒成就奖”“最佳治校奖”“国民教育奖”等指标,从而更全面地反映各个学校的表现。
                  2004年,推行“少教多学”的理念,改“学校排名榜”为“学校成就榜”,推出“学校专长项目计划”;取消大学入学的学能评估测验。
              2005年,把所有小学一年级每班的学生人数,从40人减少到30人;设立“海外姐妹校基金”,鼓励学校和学生走出去。
                  2006年,设立“进取基金”;初级学院加入“直接收生计划”;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从法定机构转为非盈利企业机构,进一步提高了这两所大学的自主性。
                 2007年,拨巨资提高教师待遇,为所有学校兴建室内体育馆,支持更多学校发展艺术、体育、数理专长项目。
                 2008年始,每年拨3.8亿新元,推出“教师专业和个人发展配套2.0提升版”;推出私校教育法案……。
              (1)根据材料,概括新加坡教育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加坡教育改革产生的影响。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到“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材料二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1978年)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观点。
              (2)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侧重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二人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共同价值取向是什么?
            • 4. 材料一  那场战争貌似一场末日之灾:开战之初以色列的存亡危在旦夕;随后美苏发生核对抗的风险骤增;阿拉伯国家实施石油禁运,世界经济遭受重创。由于和以色列关系太紧密,美国被很多欧洲和阿拉伯盟国孤立。
              不过,如果放在历史的长镜头下看,1973年战争却是意义重大--为和平打开了大门。安瓦尔•萨达特大胆的渡河一击替在前几次中东战争中屡遭羞辱的阿拉伯人挽回了一些尊严,以色列人也学会了一点:阿拉伯对手不会再像1967年战争那样,一开打就往后适窜,因此有必要争取和平。
              --《华盛顿邮报》《1973年中东战争的启示》材料二  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核技术已成为未来高效发电方法的首选,比石油或煤炭更加高效(而且更有利于环保).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欧共体已经开始了大型核能开发项目……
              --威廉•恩道尔《石油战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3年战争”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人类应用核能的历史,谈谈你对合理使用核能的认识。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自然科学经过几个世纪的停滞后,挣脱了宗教神学的羁绊,显现出走向世俗化探求的趋势,并获得了异乎寻常的发展,“带头的是天文学,继而是十六世纪的物理学”。
                                                                                    --(英)沃尔夫《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    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一种以静观反思代替盲目信仰、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代替经验古训的怀疑批判的近代理性精神产生了。
                                                                                                              --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有很多像瓦特这样的家庭,在新教思想影响下,开始努力创造财富,追求利润,他们想以现实的成就与上帝沟通,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弄钱是人生的主要之事”。
                                                                                                                                                        --《大国崛起》
              材料四  科学的发展直接影响了革命前新哲学、新宗教、新思想等社会意识,与它们结合而成革命的社会意识体(注:进步的社会力量);这种意识体直接催动了17 世纪的英国革命,也构成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思想基础。
                                                                                                          --李勇《重审英国工业革命的科学基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17世纪自然科学“挣脱了宗教神学的羁绊,显现出走向世俗化探求的趋势”的主要原因。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哥白尼和牛顿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当时英国的社会风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以后的工业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几年,西方媒体掀起了新一轮“中国热”。以去年为例,1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发表该报前总编威廉•莫格的评论,题为《这是中国的世纪》
              材料一  4世纪的希腊史学家马尔塞林对中国的评价,更能代表当时西方人对中国的普遍认识。他赞美中国物产的富饶:“赛里斯国疆域辽阔,沃原千里……物产也很丰富,有五谷杂粮、干鲜水果、牛羊牲畜,真是应有尽有,品繁而量众。”“那里的城市较为稀疏,但规模较大,物产丰富,人烟稠密。”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马可•波罗盛赞了中国的繁盛昌明;发达的工商业、繁华热闹的市集、华美廉价的丝绸锦缎、宏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等等。书中的内容,使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无限神往。
              材料二   黑格尔认为中华帝国是一个神权政治专制国家。……个人在精神上没有个性。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文明都不可能从中产生。在皮埃尔•莱曼《我眼中的中国》里记录:“20世纪50年代:流行形象是贫穷”,“20世纪80年代:令人惊叹的转型”,“在九十年代,他们联想到的则是高科技和金融业。”“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国际社会的‘贵宾席’一直被西方列强所独占。它们天生就是统治者。如今,西方觉得它也许应该邀请中国进入‘贵宾席’。”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之一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主题一:诺贝尔自然类奖(包括物理、化学、生理学--医学奖)

                  (表  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获奖人数统计表
              年份颁奖总数主要国家
              1901~192061198102
              1921~1940701715511
              1941~196088615042
              1961~1980125821665
              1981~2000127147472
              -一数据来源:《诺贝尔奖百年大典》等
              (1)分别写出图中两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获奖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表1所反映的20世纪世界科技发展趋势。
                  主题二:诺贝尔和平奖

                  2012年诺员尔和平奖的结果于10月12日正式揭晓。欧盟因“60多年来为欧洲和平、和谐、民主和人权等方面的进步做出的贡献”摘获这一奖项。欧盟议会负责人在第一时间对获奖表示“感动和荣幸”。
                  获奖也引发了一定的争议。包括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内的6位欧盟成员国领导人拒绝出席颁奖仪式。深受欧债危机影响的希腊、西班牙等国一些民众甚至感到愤怒,认定这分明是对自己国家和欧盟现状的讽刺。
              -一据新华国际时评等
              (2)欧盟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吗?结合历史与现实,简要论证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简洁清晰)
            • 8. 思想和科学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历史变迁而不断进步。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
              (2)试以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史实说明神学的东两“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  
                 材料二  西方首创科学革命,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意义,恐怕是无论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近代东方曾有一些人鼠目寸光,只看到科学的“形而下”(注:指具体的事物)的意义……“中体西用”、“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诸如此类的论点都与这种对科学革命的片面理解有关。其实科学革命显然还有“形而上”(注:指思维活动)的一面,就是说它凸显了理性的价值,昭示了一种科学主义的世界观,其核心就是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克服一切传统偏见,以科学的精神来重塑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
              一一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材料二中“一种科学主义的世界观”的内涵是什么?请以西方人文主义的演变历程加以说明。
              材料三  科学与民主,是陈独秀一生追求的两大目标,陈独秀曾说:“现在世上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向共和的科学的无神的光明道路,一条是向专制的迷信的神权的黑暗的道路”陈独秀是“倾向共和科学方面”。在他看来。科学可以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的进步以及国民素质的提高。他的确崇拜科学征服自然的能动作用,但他更把它看作一种反对‘迷信’的武器……仍坚信“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
              --《陈独秀科学思想评析》
              (3)近代中国人在对待西方科学的认识上,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不同的原因。
            • 9. 材料一  1918年3月23日7时20分,一声巨响突然在法国巴黎塞纳河畔响起。伴随 着滚滚浓烟,从睡梦中惊醒的巴黎市民四处奔逃。之后,每隔15〜20分钟就有爆炸声在巴 黎城内响起,一直持续到下午。当天黄昏,法国的电台广播了这样一则消息“敌人飞行员成 功地从高空飞越法德边界,并攻击了巴黎。有多枚炸弹落地,造成多起伤亡……”
              可是,对于电台的说法,巴黎市民并不相信,因为他们既没有看到飞机,也没有听到飞机 的轰鸣声。事实上,这种被命名为“威廉火炮”的超级巨炮就是德军最新研制的秘密武器。 鉴于其威震巴黎的业绩,德军又把它称为“巴黎大炮”。
              材料二  如图所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末产生了哪些新式武器?这些武器的出现使战争形式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不同时期航母发展的时代背景。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高科技武器与世界 和平的关系。
            • 10. 现代专利制度是以申请人对发明创造的公开换取法律给予的保护。是现代经济技 术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议会中,从詹姆士一世开始,新兴资产阶级就尝试采用立法形式代替国王 授权。到1623年,英国《垄断法规》终获通过。该法规第l条宣布此前以特许令等方式授 予的所有垄断因为与本国法律冲突而无效,其中当然包括国王以“钦赐”形式颁布的特许 垄断权。《垄断法规》第6条规定了一种新的垄断权,由此成为现代专利制度之滥觞^前述 任何宣告不应扩展到今后授予的任何专利和特权,它们应就任何种类的新产品在本国的独 家实施或制造授予其第一个真正发明人,为期14年或以下,在此期间他人不得使用。此权利的授予不得有违法律,也不得在国内通过抬高物价的方式危害国家,或破坏贸易,或带来 普遍不便。
              --刘银良《知识产权法》
                  材料二 1850年,全世界有10个国家建立了专利制度。
                  1883年,世界第一个有关专利的国际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签署;1884年正式生效。后又多次修订。
                  1967年,51个国家共同签订《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1970年正式生效。1970年,多个国家参加签订《专利合作条约》,1978年正式生效。1971年,巴黎联盟成员国在斯特拉斯堡会议上通过《斯特拉斯堡协定》,建立《国际专利分类系统》。
                  1985年4月1日,中国正式实施专利法。1992年和2000年两次对专利法修改。迄今,中国已加入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等几乎所有与专利有关的国际公约和条约。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其中包括《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知识 产权成为世界贸易组织中货物、服务、知识产权的三大支柱之一。
                  2006年,全世界已有18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专利制度。--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编制的《专利制度发展概要》
                  材料三很久以来,专利制度被认为是富裕国家的食粮,贫穷国家的毒药。据统计,目 前占世界人口97%的发展中国家,只拥有世界3%的专利,而占世界人口2.5%的发达国 家,却拥有世界97%的专利,专利占有的不对称,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发展 水平之间的鸿沟不但不会缩小,反而很可能将越拉越大。
              --霍剑《专利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及负面效应法律研究》
              (1)《垄断法规》后来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专利法,据材料一归纳其“现代 意义”之所在。并说明此法规能在当时英国顺利通过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19世纪中期以来现代专利制度发展呈现出的基本特征,并依据所 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我国加强专利制度建设的因素有哪些?我国应 如何更好的应对材料三述及的不利局面?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