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路德等改革家)提出改革婚姻制度的主张,具体内容是:制订新的婚姻法规,废除秘密婚姻(秘密婚姻原指男女两人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所构成的正式婚姻,它不经过婚礼,也不需要取得父母的同意和公众的承认),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等。新的婚姻法规定,结婚不再属于宗教七大圣仪之一。
              材料二 新教的婚姻改革家们在付诸实践的时候比较保守,往往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这使得父母们实际上控制了儿女的婚姻。新教徒视婚礼为大事,强调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才算完成了结婚。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教徒结婚的条件。(4分)
              (2)在婚姻改革前后,婚姻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怎样变化?上述婚姻改革对西欧社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8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 (德意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 ;“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 ( 1520 年)
              材料二 (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
              ——克利斯坦(宗教改革)
              材料三 《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声中的一声 ……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
              请回答:
              (l)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4分)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 (4分)
              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推动“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4分)
            • 3.
              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的改革是
              A.阂采尔起义B.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C.加尔文宗教改革D.亨利人世宗教改革
            • 4.
              欧洲宗教改革震撼人心,这场改革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封建统治的国际中心 B.天主教会疯狂掠夺各国财富
              C.天主教会的腐化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天主教会残酷迫害进步人士
            • 5.
              中世纪的欧洲,教堂遍布各地,天主教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牧师是中世纪欧洲最理想的职业
              B.中世纪欧洲人的一生都同天主教有密切关系
              C.中世纪的欧洲居民都要研究《圣经》
              D.天主教及其教义严格禁锢着欧洲居民的思想
            • 6.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在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竟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的理念。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材料二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订,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材料三:1529年,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开始与罗马教廷走向决裂;1533年,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因素。(6分)
              (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两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其共同点是什么? (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分析英国这次宗教改革有何显著特点?(4分)
            • 7.
              中世纪的欧洲流行一句谚语:“德国是教皇的乳牛。”该谚语最能说明(  )
              A.德国是天主教的信仰区B.教皇在德国势力相当大
              C.德国完全受教皇的控制D.教皇对德国的剥削沉重
            • 8.
              英国学者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 9.
              中世纪的欧洲,德国皇帝亨利四世在冰天雪地里站在教皇的门前乞求宽恕,这反映了
              A.国王需定期到教皇门前祈祷B.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C.教皇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D.王权与教权是统一的
            • 10.
              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着太阳借来的”。这句话反映了(   )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
              C.罗马教会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