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地主对于农民的穷凶极恶的压榨和奴役,引起农民不断地骚动。国内各阶级、阶层都行动起来参加或支持农民的骚动。据统计,1801年至181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83次;1811年至182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124次;1821年到183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则达到了156次;1831年到184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143次,这较上个10年虽有所减少,但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缓和,只不过是一种短暂的平静。1841年到185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达到351次,而在接下来的10年间,农民骚动则超过591次。农民骚动的增加,意味着社会的动荡不安,严重威胁着农奴制度的政治、经济基础。
              材料二 俄国“首要的、必要的、刻不容缓的步骤”是“把农民从地主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把纳税者从严刑毒打中解放出来!”
              材料三 自上而下的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
              材料四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出自《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
              材料五 1861年改革后出现了两种土地所有制,即获得解放的农民以赎买的方式获得的小块土地和贵族地主继续保留大量的私有土地。农村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很大优势。1877~1878年欧俄部分的9 150万俄亩的私有土地中,有7 300万俄亩属于封建地主,占了80%。部分劳动力仍被束缚在封建经济活动中,依靠封建地租进行生产。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农民虽付出了高昂的赎金,但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少了,质量也更差了。改革前地主和农民公用的水塘、牧场及森林也都归地主所有。由于土地的减少,农民在经济上更加不能自立,他们不得不向地主租地。这样,获得“解放”的农民又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封建工役制盛行,佃农除了以一半收成作为地租交给地主外,还要用自己的(或借来的)马匹和农具无偿地为地主服劳役。与此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俄国的迅速崛起,又使大批农民走向破产,沦为无产者。农村中,资本主义和农奴制残余紧密结合,广大农民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4分)
              (2)结合材料三,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2分)
              (3)结合材料四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有何进步性?(4分)
              (4) 材料五反映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什么特点?(3分)
            • 2.
              下列有关“民粹派”说法正确的是
              A.代表资产阶级利益B.其含义是“民主的精粹”
              C.主要是平民知识分子D.主张恐怖手段,反对民主革命
            • 3.
              农奴制改革后,莫斯科州农民卡瓦廖夫可以(     )
              ①自由结婚、经商和打官司     ②以优惠价格购买地主的土地
              ③自由外出务工和游历       ④购买土地,经营资本主义农业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
            • 4.
              某校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有历史学习小组讨论俄国农奴制改革,小组成员一致认为俄国农奴制改革是进步的,他们这么认为的原因有(  )   
              ①它彻底废除了俄国落后的生产关系   
              ②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③它使许多农奴获得解放,扩大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   
              ④它有利于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 5.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于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俄史》
              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它们还有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及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有何矛盾之处?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4分)
              (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暂时义务农”与“完全自由的农民”权利有何区别?(2分)
              (3)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为什么?(2分)
              (4)依据材料四推断农奴与地主之间矛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分)
              (5)材料四反映出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什么?(1分)
            • 6.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包括
              A.扩大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B.增加工业投资资本
              C.扩大了国内市场D.彻底扫除封建势力
            • 7.
              1861年农奴制改革
              A.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C.从根本上维护了农奴的利益
              D.平息了农民的反抗斗争
            • 8.
              有人认为“1861年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的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原因是
              A.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B.付出高额赎金
              C.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D.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
            • 9.
               (26分)不论是寻求富国强兵,还是挽救统治于危亡,改革都是重要手段。结果是如愿以偿,抑或是事与愿违,改革都是改革者应对时局诉求的回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财政大臣塞奇·维特伯爵在写给沙皇的信中说:“国际竞争并不等待我们。如果我们不采取有力的、决定性的措施以便使我们能在以后数十年间满足俄国以及处于我们的影响之下——或者应该在我们的影响之下——的亚洲国家的需要,那么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外国工业就会突破我们的关税壁垒,在我们的祖国和以上提到的亚洲国家中立足,并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经济。……我们的经济上的落后也可能会导致政治和文化上的落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俄国、日本近代改革受共同国际环境的影响是什么?(2分)分别列举导致俄国和日本进行近代变革的具体外部原因。(4分)
              材料二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2)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5分)
              材料三 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 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 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3)根据材料三,分析日本向西方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6分)
              材料四 长时间来,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巨。……近20年来,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时下又流行一种意见,戊戌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4)据材料四,概括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先后有哪几种观点?(3分)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用史实说明你的理由。(6分)
            • 10.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兴起的相同背景是
              A.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B.民族危机的加深
              C.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D.封建专制的强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