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5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对人民的禁锢。……早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服饰变迁一非文本的社会思想史》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据材料一提炼康有为的主张,并分析其目的。(6分)
              (2)材料二是基于怎样的视角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的?按照这一视角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9分)
            • 2.
              (15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34年,为缓解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白银政策”,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这是币制改革的最直接动因。“白银政策”其目的是要增加白银储备,并通过提高银价带动国内物价回升进而刺激生产和投资,同时,通过收购白银提高银本位国家的购买力从而便于倾销产品。而在中国方面,作为一个最主要的银本位大国,世界银价的变动对中国的货币和经济都会产生影响。旧的货币制度的紊乱带来的诸多弊端也是币制改革的基本原因之一。旧中国的货币种类复杂,既有重量不足、成色不一的银两、银元、铜币等铸币,又有各种各样的纸币。……这种极不统一的币制对商品的全国性流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对国家财政金融的稳定都是不利的。国民党实行币制改革的另一重要原因是30年代政局的变化,进一步说,就是防备日本扩大对中国侵略的战略需要。……而法币改革则有利于从财政上提高政府的运作实力,有利于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的调整和转变。 此外,英美等西方主要国家出于种种复杂的考虑,也支持并推动了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使这一改革得以推行和实施。
              在谈及法币改革的历史作用时,人们往往会想到国民党滥发纸币、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等。但法币改革在中国历史上却另有不容忽视的正效应。 从当时的效果看,法币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诸多现象表明,法币改革后,情况一直朝着对中国经济和其他国家在华利益大有好处的方向发展。 从长远方向考虑,法币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是进步的,它是中国经济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过程中不可跳过的一环。……同样基于长远考虑,法币改革对中国抗战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如果没有币制改革,资金不可能充裕、顺利地流向内地,大后方的经济也很难经得起长久的战争考验。
              ——《试析法币改革的历史作用》(南开大学经济系 云妍)
              (1)依据材料,谈谈国民政府为什么进行币制改革的原因。(8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评价国民政府币制改革。(7分)
            • 3.
              【材料一】
                  
              图一  甲午战争图                       图二 时局图
              【材料二】 皇太后不愿将法尽变……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保,何况其他?                                         
              ——《光绪大事汇鉴》卷九                                               
              【材料三】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三、四,分析中国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你认为中国的出路在何方?
            • 4.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即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 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
              ——谭嗣同《仁学》
              材料三 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以为天不可独任,要贵人以持天……使人治日即乎新,而后其国永存,而种族赖以不坠,是之谓与天争胜。而人之争天而胜天者,又皆天事之所苞,是故天行人治,同归天演。
              ——吴汝纶《天演论·序》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有何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谭嗣同、严复的维新变法主张有何异同?
            • 5.
              【题文】19世纪下半期,俄国、日本、中国三国都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些改革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各国的近代化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当时三国走向近代化的主要障碍分别是什么?
              (2)三个国家的改革对这三个国家的君主统治,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 6.
              【题文】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胡绳说:“认为光绪帝是一个维新派的皇帝,也就是说,这个皇帝是代表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企图实行一种民族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路线,只是遭到了惨败,这种看法不符合历史事实。”试结合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目的和百日维新的内容,说明胡绳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 7.
              【题文】概括说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晚清政府适应近代化的重大行动及其特点,据此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
            • 8.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中国之法,非不变也,中兴以后,讲求洋务,三十余年,创行新政,不一而足。然屡见败衄、莫克振救。若是手新法之果无益于国人也!释之曰:前此之言变者,非能真变也,……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集其大成,在于变官制。”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个政治派别的看法和主张?
              (2)“三十余年,创行新政”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何时期的何种运动?
              (3)结合教材试举出两例史实说明“屡见败衄”。
              (4)材料作者论述变法之本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评之。
            • 9.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时效和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现代化即近代化)这趟列车。
              材料二 戊戊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洋务新政中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所培育出来的近代政治和伦理观念,所引进和传播的科学知识和观念,所教育和培养的完全不同于旧式士人的一代青年学子等等,正是戊戌新政得以开展的物质的、精神的基础。
              材料三 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洋务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戊戌新政已有较系统的近代思想理论作指导,即从西方引进的进化论。戊戌新政的主导力量是维新派,他们的社会基础是当时的新兴社会力量一资产阶级。戊戌新政的内容更为广泛,也更为深入,不仅已涉及洋务新政所没有的政治领域的改革,即使是延续洋务新政中的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也更有广度和深度。
              ——以上材料均摘自《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洋务运动“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时效和意义”的内容有哪些?
              (2)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在哪些方面超越了洋务运动?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指出其主要原因。
              (3)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 10.
              【题文】试从社会环境、国际环境以及主体改革力量等方面比较明治维新的成功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