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下列评价与此说法吻合的是
              A.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了激烈的思想论战
              B.形成了第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C.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D.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
            • 2.
              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设议院,其根本目的是
              A.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B.用西方的政治体制维护清朝统治
              C.鼓励广大民众参与政治D.利用西方政治学说说明儒学合理性
            • 3.
              近代中国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使昏庸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君无所擅其权……”从中可以看出此人主张在中国实行(  )
              A.君主专制制度B.君主立宪制度
              C.议会内阁制度D.民主共和制度
            • 4.
              梁启超说:“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新国家”。为了造就新民,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开展了哪些活动?
              ①创办《时务报》,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因循守旧,目的是救亡图存 
              ②倡导“断发易发”和“废止缠足”  
              ③开始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变革,以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④既重视对民众的启蒙,也积极主动地寻求权贵的支持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
            • 5.
              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说明
              A.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
              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
              C.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
              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
            • 6.
              戊戌变法法令中哪一措施使“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本,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
              A.裁汰冗员  B.裁撤旧军队  
              C.废除八股取士 D.废除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 7.
              有观点认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体现了历史的进步潮流。这一观点主要反映的史观应该是                                          
              A.革命史观B.近代化史观C.英雄史观D.阶级斗争史观
            • 8.
              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小,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法吻合的是
              A.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B.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的强国御辱之道
              C.形成了中国近代首次思想解放潮流D.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 9.
              (15分)材料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6分)
              (2)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9分)
            • 10.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迄汉、晋之间,今学尽灭,下迨唐、宋,扫地无余,昔之数百万言者,穿穴于遗文中仅得万一。……歆造古文以遍伪诸经……以实其伪经之传人耳。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四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重构,他们从古今中外变法图强的历史中为变革寻找合理性。特别是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但在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
              ——雷颐《维新的挫顿》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的真实意图。(2分)
              (2)据材料二、三,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6分)
              (3)与材料二、三相比,材料四从什么视角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2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的含义。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