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陈旭麓文集》中阐述了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途径,其中提到“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以下符合这一论点的史实是(  )
              A.民国之于清朝
              B.义和团运动之于戊戌变法
              C.“预备立宪”之于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之于洋务运动
            • 2. 戊戌政变之后,变法措施几乎全部被废止,唯有设立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清末新政期间把“奖游学”与“改学堂,停科举”并举,讲求专门学业。这充分说明(  )
              A.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B.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C.学习西方由个体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
              D.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是大势所趋
            • 3. 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符合材料中两种“爱国主义”定义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洋务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
              B.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
              C.维新变法与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和维新变法
            • 4.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86次提到了“改革”一词,被认为是“中南海向外界释放的强烈信息”。历史上很多时期都在进行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梭伦(1)根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的特点?对雅典社会政治有何影响?
                  材料二  社会经济模式的变化要求北魏统治者把政治中心由塞上(平城)南移,但迁都必然会冲击拓跋鲜卑的塞外游牧部族的生活方式,触及拓跋贵族中守旧势力的切身利益,……同时迁都中原还会危及拓跋贵族的独尊地位,……然而来自宗族和本部族的强大阻力,并未动摇孝文帝深化改制的决心。
              --曾代伟《太和改制的历史反思》(2)根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把统治中心南迁的原因和鲜卑贵族反对南迁的原因。孝文帝的决心对鲜卑族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三 美国独立之初,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曾谈道:“现代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当前的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3)汉密尔顿所说的“结构上的基本错误”是指什么?为此美国做出了怎样的改变?对当时美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  戊戌变法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新学之风既倡,民智渐开……风气渐开,已有不可压抑之势。”但终就未能形成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深入民心的、具有持续影响力的政治运动。……
              在改革开放之初,这一变革也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阻力。首先是“左”的观念一时难以肃清,认为改革措施背离毛泽东思想,偏离社会主义航线;其次,改革措施触及了一批既得利益者,在改革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都遇到了一定的阻力,听到了不同声音……正因为有了人民群众和最广大社会阶层的普遍支持和拥护,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才以其骄人的成就而令世人羡慕不已。
              --《戊戌变法:百年后的反思与启示》(4)材料四肯定了戊戌变法怎样的历史功绩?材料四认为,改革开放遇到了那些阻力?据材料归纳两者结局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孙中山手书

                  材料三: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
              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
              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
              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历史人物为实现自己的思想主张,有何实践活动?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图1、图2和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分别起到的历史作用。
              (3)材料三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4)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针对哪两个根本问题进行了理论的发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