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在中国创办的第一个近代化的军事工业,这里的“近代化”主要是指(  )
              A.生产资料
              B.生产规模
              C.产品流向
              D.生产手段
            • 2.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企业和清政府的哪一运动有关?该运动的口号都有哪些?图中哪一航运企业推动了我国交通近代化的进程?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
              材料三 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运动本身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得知学习西方历经了“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演进,在“精神文化”层面的学习指的哪项思想文化运动?材料三对于该“精神文化”层面学习作用的评价,你是否赞同?请说出相应的理由。
            • 3.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韬(1828-1897年)1848年在上海墨海书馆工作,并担任外国传教士麦都思的翻译助手。与人合作编译了《光学图说》、《西国天学源流》等西方自然科学书籍。1874年创办了由中国人独立编辑出版的大型中文报纸《循环日报》,出任总编辑。1884年,他出任我国最早传授西方科学知识的学校--上海格致书院的掌院、山人,致力于科技人才的培养教育事业。
              王韬提出“君民共主之国,如英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丹麦。”“朝廷有兵刊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得行也,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远近,此君民共主也。”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韬为中国近代化发展所做的贡献。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王韬思想有哪些继承和发展,并分析原因。
            • 4. 观念更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甘龙
              “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商鞅
              (1)甘龙的观点是什么?商鞅是怎样反驳甘龙的?(不得照抄材料)
              材料二                           表1
              代表人物主张
              李鸿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郑观应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康有为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陈独秀欲建设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之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的三个层次,并概括其共同之处。(7分)比较分析郑观应之于李鸿章,陈独秀之于康有为的“观念更新”。(6分,任选一组作答)
              材料三  20世纪初的美国处于“崛起与扩张”的时代,经济高速增长,社会矛盾也异常尖锐。
              福特汽车公司创立的自动生产流水线是工厂管理制度的一场革命。1909年,福特汽车每辆价格从780美元降至360美元。1914年美国汽车年产57.3万辆。1920~1921年福特公司年产125万辆。1914年初,福特公司宣布,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减至8小时,同时提供每天5美元的工资(此前日薪2.34美元).公司每年将为此多支出近1000万美元,而当时它的年利润才刚超过1000万美元。美国乃至世界都为之震惊。有经济学家批评福特“拿博爱主义做幌子来争取人心”。福特解释说:给工人以高工资“是效率问题,绝不是慈善行为”,“工人也无须感激雇主”。公司当年利润增长至3000万美元。福特的逻辑是对传统观念的一次颠覆。
              --(据刘绪贻《美国通史》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美国“崛起与扩张”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三,分析观念更新对福特公司发展的推动及其社会意义。
            • 5. 民主政治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之一。世界近现代史上,各国人民为建立一个民主法制社会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阻碍近代中国社会实现政治民主的主要因素有(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破坏
              C.封建政府和军阀的专制统治
              D.长期的专制传统和落后保守的封建思想观念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研究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必须首先要了解现代化启动之前的历史发展。自两千年前秦王朝统一以来,中国历史发展具有自己的独特连续性,这种连续性形成中国的“朝代循环”模式。历代王朝都经历相似的“建立-兴盛-衰亡”这样一个发展周期。每个周期中王权易主,而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却一脉相承,发生缓慢的微变。
              ---蒋永清《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阻滞与转机》
                  材料二  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是指与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族、各地区交换、交往的增长,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
              ---舒小昀《边缘与中心的变动:英国现代化模式探析》
                  材料三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根《共同纲领》,新中国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由于是一个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形态,因此……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管理体制。
              ---《六十年国事纪要》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历史发展具有自己的独特连续性”的原因并简要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造成的影响。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用史实加以说明。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改造后与建国初相比在经济领域有哪些改变和这种变化的意义。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是如何加快经济现代化建设的?
            • 7. 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美国口语中burg,意为“城、镇”;德语中burg,意为“带围墙的地方”;英汉词典中burgherurgeoisie分别解释为“公民、市民”,“资产阶级”。
              --摘自《百度翻译》
                 材料二  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摘自《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三“德先生”,意译是“民主”,其英语单词Democracy音译的第一个字,来源于希腊语。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西方的“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附注:代议制民主,是公民选举代表掌握国家决策权力,公民的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选举代表的权利上。)
              --摘自《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1)依据材料一,从词源角度思考,你对早期资产阶级的来源有什么新的认识?
              (2)材料二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3)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
            • 8. 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东学西传”,也有“西学东渐”。阅读下 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一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則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并分析两者的思想对东西方社会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二: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則在那里 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
                  孟德斯鸠、卢梭則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枰击和揭露。
              --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2)分析材料二中欧洲思想家对待中国文化的两种不同观点。
                  材料三: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拿来”,就是把外国的好东西“拿来”。这里涉及到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
              --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
              (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中国是如何从“三个方面”将外国的好东西“拿来”的?
            • 9.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于国情的不同,各国人民争取和发展民主的道路是不同的,……中国古代没有雅典式的民主制度,近代也未建立起像样的民主国家。对于我们这个封建历史漫长、缺乏民主传统、吃透专制苦头的国度来说,民主是个迷人的字眼,也是近百年来力追不舍的目标,但戒们并不像夸父追日,而是在不断地接近它、发展它。”                  ------《中国民主建设白皮书》
              近代中国,民主从来没有被真正地实践过,更谈不上发展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制度了!……民主理论在中国最初基本上是西方舶来品,民主观念的传播主要依靠理性的方式,即依靠理论家、思想家的宣传和阐述。这对于受过现代教育的知识分子是有效的,但是旧中国是一个克斥着文盲的农业国,占人口绝对多数的人民不可能通过阅读文献来转变观念。
              材料二 “国会者,君主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  ------康有为《清定立宪开国会折》
              孙中山曾说“虽然英国宪法所隐含的三权分立原则,经过孟德斯鸠的详细阐发,再经过关国宪法的实践和修改,已经日臻完备,但是由于百余年来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一原则已经过时不适用了。……那些略有口才的人,去巴结国民,运动选举;那些学问思想高尚的人,反都因讷于口才,没有人去物色他。……就委任制而言,更是弊端丛生,特别是每逢政党轮换或总统更迭之际,大批官员同时俱换,不仅不胜其烦,而且还容易导致政治腐败散漫”。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民主未在近代中国扎下根的原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简要指出康有为、孙中山政治主张的主要不同点。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欧洲前往东方的通路为控制整个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势力所封锁,对欧洲人来说,地中海是一所牢狱,而不是一条大道……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在中世纪后期出现许许多多为突破或绕过将欧洲人限制在地中海地区的穆斯林屏障而制订的计划。那时的欧洲正如一位作家所描绘的那样,象一个靠他人“通过墙上的裂缝喂养的巨人”。但是,这位巨人的力量和知识正在增长,牢狱的围墙已不能长久地禁锢住他。--摘自[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行商总称公行,作为一个团体说来,是1720 年成立的,从那时起,除了1725年前的一个短时期外,行商都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垄断者……行商是中国政府承认的唯一机构,从中国散商贩买的货物只有经过行商才能运出中国,由行商抽一笔手续费,并以行商名义报关……他们享有统治州港对外贸易的独占权。--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材料三: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为什么一个前现代世界长期发展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转变的过程中如此步履艰难,险阻迭起,前路漫漫呢? 对这一问题,学术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基本观点。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侵略--反侵略”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基本分析框架;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传统--现代性”的对立是这种解释的分析框架。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出现许多突破或绕过地中海地区计划的原因。请从世界史的角度,用一句话概括这些计划的深远影响。
              (2)说出材料二所反映的经济政策及其主要内容。简析这一政策对当时经济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指出学术界是怎样分析中国现代化被延误的原因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