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时间历史资料
              1878年清政府在唐山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
              1878年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
              1895年“公车上书”创办《万国公报》成立强学会
              1895年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后出版译著《天演论》
              1912年清帝颁布退位诏书
              1917年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
              1917年《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1924年孙中山北上京津、宣传新三民主义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
              请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论证“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XX近代化进程”这一主题。
            • 2. 如图是1864年至1914年间中国各种报刊、杂志对民主一词使用数量情况。由此可以看出(  )
              A.国人对民主的理解不断深入
              B.政治文明发展的渐进性曲折性
              C.君主观念逐渐淡化直至被抛弃
              D.民族危机程度直接影响着民主思想的宣传
            • 3. 清末,国史馆对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部院、疆吏者皆立年表,而对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国史馆的这种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
              A.总理衙门政治地位低下
              B.清政府拒绝外来文明
              C.近代中国变革阻力重重
              D.国史馆官员观念保守
            • 4. 阅读如表所示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技术门类西方发明上海重庆
              铁路1825年1876年1934年
              天气预报1856年1873年1939年
              电话1876年1882年1912年
              电灯1881年1882年1906年
              汽车1883年1901年1928年
              无线电1896年1909年1928年
              A.中国科技近代化具有地域不平衡性
              B.中国吸收了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C.中国引进西方科技的时间逐年缩短
              D.中国民族工业主导两地的近代化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文化的传播是双向的,指的是两种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交往,但是在一定时期内,总是表现为比较高级的文化处于传播的主导地位,而比较低级的文化则主要处于吸收的他位。总的来说,文化的传播呈现出多方向、多层次的特点,在方向上同时并行,在层次上相互交错。由于吸收文化的区域基于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政治、思想条件,不同的阶级、集团和派别对于外来文化不同要素的需求有着轻重缓急的不同,这就使得文化传播的方向和层次不可能绝然齐头并进,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阶级或阶层,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吸收的文化元素,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新、演变、递嬗,于是构成了文化传播与吸收中的时间与层次序列。在一般情况下,对外来文化的选择与吸收,遵循着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轨迹,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正经历了从技术层次到思想层次,进而又推进到政治层次的发展过程。--王翔《论中国近代化的三个层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评析材料中关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
              (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6. 中国近代化主要是在外接连不断、一个比一个更为严重的民族危机的驱迫下,中国人迅速不断地、一次次变换择取更新的两方文明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化的主要三种模式
              模式说明
              ①“冲击-反应”模式是在西方的冲击下开始其近代化运动的历史。
              ②“侵略-革命”模式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起而反抗的革命史。
              ③“早期启蒙”模式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具有近代人文主义性质的启蒙思潮发生与发展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哪两种近代化模式存在根本对立?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二中“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在推动近代中国进步方面的表现。
                 材料三从影响方面看,19世纪西方的冲突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到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但他们的影响只局限于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少数士大夫……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19世纪中国虽然在向近代化转型,但真正的近代化却“遥遥无期”?
                 材料四 近代前期我国政治文明演变示意图

              (4)以材料四我国政治文明的演变为例,分析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过程呈现的特点。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进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0页
                     材料二  自18世纪下半叶,蒸汽机吐着白气推开现代化大门以来,人类文明发生了深刻的嬗变。在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新老大国次第亮相,演绎了各具特色的发展篇章,这当中有一条堪称规律的结论:一个国家要保持充满活力、持续向上的发展态势,关键是让经济发展方式始终与时俱进,找到符合时代潮流、契合自身发展阶段的现代化路径……正是依靠工业革命,转向工业立国,才使英国这个孤悬一隅的小岛,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成为跨越两个世纪世界发展的领头羊。正是重视科技发明、信奉“专利制度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才使美国这个原本照搬欧洲技术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抓住机遇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任仲平《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
                    材料三  20世纪以来,中国曾有两次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要转型。6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完成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彻底扫清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制度障碍,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30年前,我们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拉开了改革开放的恢弘巨幕,开始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我们这个曾占据人类文明中心地位的古老民族,在落后世界现代化进程一个多世纪后,赶上了现代化的最新浪潮。
              --任仲平《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
              (1)材料一中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是什么?他们所预言的历史发展新阶段是指怎样的阶段?
              (2)根据材料二,概括分析英国和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中后期中国经历了哪两次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转型?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我们应怎样赶上现代化的最新浪潮。
            • 8.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
              A.民族独立富强
              B.发展资本主义
              C.工业化的实现
              D.实现民主政治
            • 9. 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找“出路”的轨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现了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B.说明了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
              C.探寻了近代化的发展之路
              D.解决了经济、政治与思想发展之路
            • 10. 民主与法制是启蒙思想家高举的两面大旗,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古今中外的许多仁人志士为民主的发展而不断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强,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满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
              材料五  毛泽东也曾对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福尔曼说过:“我们信仰与实行民主政治……限制任何一党专政的可能性。”--笑蜀编《历史的先声--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
              材料六  中国民主同盟曾系统地提出了他们所追求的宪政民主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观点:“……要求立即结束一党专政,建立各党派联合政权,实行民主政治……”--中国民主同盟《对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
              材料七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一一百度网
              材料八  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英国威廉•格莱斯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计?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观点产生的主要原因。
              (2)综合材料二、三、四、五、六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历程中的主要成果,你认为应如何评价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成果?
              (3)依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是怎样确立的?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具体方式”又有哪些不同?试举例说明。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八中威廉•格莱斯顿高度赞赏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依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