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乡绅阶层主要由科举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当地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退休回乡或长期赋闲居乡养病的中小官吏、宗族元老等一批在乡村社会有影响的人物构成。这种身份特点,使他们成为了儒家文化最可靠的信徒。尽管他们中有些人曾经掌柄过有限的权印,极少数人可能升迁官衙,但从整体而言,他们始终处在封建社会的清议派和统治集团的在野派位置。他们出资办地方治安队或团练,大多还自任头领,对乡村社会治安进行控制、操纵。他们通过出租土地,控制租地农民的经济利益,通过领头集资修建水渠、道路,把持乡村经济生产要素,通过捐款救灾,稳定当地民心,减轻官府的压力,维系着与乡民、官府的经济关系。
              --摘编自沈葵《近代中国乡绅阶层及其社会地位》
              材料二 英国乡绅不是一个阶级,它是若干社会等级的混合体和总称。15世纪后,地方实权落到大多由乡绅出生的治安法官手里,治安法官除维持乡里治安外,还执行司法事务,监督价格标准,规定工资限度,惩罚盗贼和流浪者,管理公共事务和福利等。每20个乡绅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是新加入者,有一半的乡绅家庭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家族历史。乡绅们认识到接受教育是上升到上层社会的阶梯,所以,发财致富之后,越来越热衷于把子女送到大学去接受教育。大量出身于乡绅家庭的知识分子,逐步分享了贵族的政治权利。由于乡绅所具有的新的经济特点,一定程度上执行了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成长的政策。
              --据徐华娟《社会转型时期英国乡绅简论》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英两国乡绅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社会转型角度分析中英两国乡绅的不同作用及原因。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梁启超曾于1902年《新民之议》一文中指出:“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那么,决定着中国历史存续与现代命运的精神是什么?自严复、梁启超、辜鸿铭始,中国知识界给出了种种界定,要言之,无非是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两大主题。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所讲:“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刘成纪《中国精神的传统基源与现代转换》
              (1)根据材料归纳“中国精神”的含义。结合史实说明春秋战国秦朝时期“中国精神”为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定了基础。
              (2)1840年后的时代特征迫使“中国精神”发生了怎样的“现代转换”。在“中国精神”的推动下,1840-1949年中国新兴的政治力量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了哪些努力?
              (3)“中国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是如何一步一步推动中国实现强国梦?试从政治、经济角度进行概述。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特征是思想家们将“民”的概念正式引入政治思维,活跃于当时思想界中的诸子百家中的各派,大多都有关于民本思想的论迷。……
              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积权评议时政,对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理论的升华,使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摘编自《民本与民主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前夜,中国思想界虽有过明清之际黄宗羲、龚自珍等思想家的民主启蒙,但专制的大旗一直难以撼动。随着民族危机的加重,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兴起,近代仁人志士们开始在中国掀起了几千年来前所未有的“民主启蒙”。从魏源对美国民主制度的推崇到洪仁轩的“以收民心公议”……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阶级,各自代表不同的政治派别,都有自己独特的政见和施政方案,但无一例外地共同参与了这场对民主的追求与向往。这反映了近代先进中国人的民主思潮从酝酿到发展,从发展到转型的变迁历程。
              --《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传统文化与毛泽东民主思想的逻辑中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儒家“民本”思想主张的体现,以及明末清初思想家对传统的民本思想做出的“升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发展历程。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的本质区别,并简析民主思想在近代中国兴起的必然性。
            • 4.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了解中国,必须观察它的传统与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角度一 渐变之中国
              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停滞,社会总还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因为微小,仅以前后相接的两个朝代而论可能不太明显,但隔开几个朝代加以比较,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时期,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出现的“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并分析这一时期“明显    的转变”未能促成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
              角度二 亟变之中国
              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大相径庭。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己,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甲午战后中国出现“亟变”的因素。材料中所谓的“政治改制运动”、“暴力反洋运动”各是指什么运动?作者为何推崇“政治改制运动”而反对“暴力反洋运动”?
              角度三  巨变之中国
              1949年以来,中国努力推进现代化的蓝图,是先建设社会主义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它始终是决策的指南。……经过苏联的斯大林主义、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小平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一。
              --摘编自[美_]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3)据材料,指出邓小平时代中国的巨变是在什么基本前提下发生的,并说明邓小平“务    实主义”的突出表现。
              (4)上述材料对当今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乾隆皇帝接见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
                  天朝足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乾隆皇帝与近代清政府在处理国家关系时的差异,结合这种差异的不同后果,论证你认可的处理方式。
            • 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夷之海艘,坚驶巧习,以其恃贸易为生计,即恃海舶为性命也。中国之师船,……其船窳(粗劣)漏,断不可以涉大洋。……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战舰己就,则内地出洋之商,愿禀请各艘扩货者听。”“东西海权之争实在南洋,西夷之本土距中国甚为遥远,其窥吾国必以南洋为基地。倘因诸华人流寓岛上者,举其雄桀,……略等藩镇,庶足为南服锁钥与!”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日军为避开从威海港正面进攻,决定在荣成登陆,由陆路抄袭威海卫之背。1月20日晨,日“山东作战军“在联合舰队护送和支持下,于荣成湾龙须岛登陆,占荣成。……2月17日,日军占领刘公岛,威海卫海军基地完全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威海卫之战》
                  材料三 近年来,中国海军以护航、撤侨、救援、出访、参加联合演习等形式频频走向深蓝,走向世界。在海上战力迅速提升的同时,中国海军的非战争应用也日益引人注目。……如此看来,崛起的中国海军不仅将是一支望而生畏的战斗力量,也应是世界一支肩负诸多非战争应用职能的重要力量。这既是其职能所系,也是国家责任和世界使命的要求。
              --《中国海军的另一种崛起》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魏源维护海洋权益的观点。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海权丧失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海军的作用。并据此分析现今中国的外交政策。
            • 7. 阅读下列材料:从“人治”走向“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材料一:古代中国统治者以“息讼”、“无讼”为理想追求。孔子的一句“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成为中国士大夫的行为准则。老百姓也对息讼广泛的认同,存在“厌讼”心理。(《周礼》云:“争财曰讼”,故讼主要指民事诉讼)
                  材料二:宋代以来,江南出现“好讼”之风,明清更甚,“徽州健讼之风甲於皖省。”商人成了“诉讼”的主要群体。
                  材料三:“讼师”,是指中国古代专门以替人词讼、叫人打官司为业的人,学界一般认为出现于宋代。由于讼师的发展必定会动摇专制统治的根基,限制和打击讼师就成为统治者的当然选择。统治者从未承认过讼师的合法地位,讼师始终发展不成律师。
                  近代律师制度萌芽于古希腊,初步形成于古罗马,成熟于资产阶级革命之后。中国近代律师制度自西方“移植”而来,1906年清政府公布实施《律师暂行章程》,初步确立了中国律师制度。1912年民国政府公布实施的《律师暂行章程》,中国律师制度正式确立。
                  材料四: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新中国第一个律师立法的颁布施行,标志着律师制度的正式确立;199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被称为“我国律师制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统治者、士大夫、老百姓为什么都认同“息讼”、“无讼”?
              (2)结合史实分析宋代以来民俗世风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律师制度在西方形成的条件。中国近代“移植”西方律师制度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外力逼迫的结果,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4)请结合史实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律师制度确立和完善的必要性。
            • 8. 近年来,中国与周边邻国领海争端摩擦不断,诸如中日钓鱼岛问题,中菲、中越南海问题等,保障海权成为我们的重要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地中海孕育了希腊雅典舰队,罗马舰队,威尼斯舰队等强大舰队,成为近代海军的摇篮,导致海权意识的早熟。古代中国虽有漫长的海岸线,陆权主义却极其浓厚,海军和海权意识很难在中国萌发出来。--描编自《世界海军发展史略》
              材料二  随着15世纪晚期至18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近代海权思想兴起。1537年,拥有强大舰队的西班牙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支海军陆战队。16世纪末英国蕾莱爵士更直截了当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摘编自《世界海军发展史略》
              材料三  凡一国之盛衰,在乎海权之得失,能主管海上叔者,必能主管海上之贸易,能主管海上之贸易者,必能主管世界之富源;处此弱肉强食之秋,立国之要素为军备,军备之要在海权。19世纪以来,海权之争渐趋注于太平洋,我国与太平洋上适当列强海权竞争之冲。我国海疆袤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须重戎备而固海防。盖无舰船,海防无从谈起,有舰船而无训练有素之才,无以用之,有舰械人才而无良港,则海军无驻足之所,一切皆备而无民生之政府,则必导甲午之覆则。海事既备,当以中国人工用船荒之时建船舶、兴商务,勾逢世界,亦可得鱼盐之利,可围海造田、潮汐发电。--引自孙中山相关论述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为什么地中海成为海军和海权意识的摇篮,而古代中国却很难萌发海军和海权意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海权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绐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海权思想兴起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3)依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海权观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指出近代中国人与英国蕾莱爵士在海权观念上的不同。
            • 9. 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这一时期希腊人的思想、创造、艺术都进入了一个高潮,……这种精神活动的领导及中心是雅典。因为30余年(公元前466年-公元前428年)中,雅典由一位朝气蓬勃思想自由的伯利克里统治着。他立志把被波斯人所蹂躏的城市在废墟中重建起来。雅典现存的名胜古迹中多数是这一次伟大重建的遗物。伯利克里不仅在物质上重建了雅典城,而且复兴了雅典的精神。他不仅召集建筑师和雕刻家,更与诗人、戏剧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是好朋友。
              --(美)H•G•威尔士《文明的溪流》【材料二】从梁启超、胡适到侯外庐对中国早期思想启蒙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中国传统思想发展到明末出现异质因素。这股发自晚明的新思潮,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的藩篱,萌发民主性的光华。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材料三】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美)A•M•伯恩斯 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材料四】中央现在着重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
              --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希腊在“精神”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分析其成因。
              (2)依据材料二判断其所谓的“异质因素”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股新思潮的认识。
              (3)结合材料四说明中共中央为何要提出“双百方针”并概述其历史地位和作用。
              (4)材料三中“独特社会”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处的社会背景分别指出上述思想文化的差异性。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进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0页
                     材料二  自18世纪下半叶,蒸汽机吐着白气推开现代化大门以来,人类文明发生了深刻的嬗变。在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新老大国次第亮相,演绎了各具特色的发展篇章,这当中有一条堪称规律的结论:一个国家要保持充满活力、持续向上的发展态势,关键是让经济发展方式始终与时俱进,找到符合时代潮流、契合自身发展阶段的现代化路径……正是依靠工业革命,转向工业立国,才使英国这个孤悬一隅的小岛,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成为跨越两个世纪世界发展的领头羊。正是重视科技发明、信奉“专利制度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才使美国这个原本照搬欧洲技术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抓住机遇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任仲平《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
                    材料三  20世纪以来,中国曾有两次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要转型。6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完成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彻底扫清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制度障碍,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30年前,我们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拉开了改革开放的恢弘巨幕,开始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我们这个曾占据人类文明中心地位的古老民族,在落后世界现代化进程一个多世纪后,赶上了现代化的最新浪潮。
              --任仲平《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
              (1)材料一中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是什么?他们所预言的历史发展新阶段是指怎样的阶段?
              (2)根据材料二,概括分析英国和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中后期中国经历了哪两次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转型?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我们应怎样赶上现代化的最新浪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