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曹操于建安九年(204年),颁布《收田租令》,其中规定“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
              材料二:(西晋太康元年)又制户调之式:丁男(男、女16岁以上至60岁为正丁)之户,岁输(交纳)绢三匹,绵三斤,女及次丁男(男女15岁以下至13,61岁以上至65为次丁)为户者半输。其诸边郡或三分之二。远者三分之一。夷人输宾布,户一匹,远者或一丈。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其外,丁男课田(征收田赋)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远夷不课田者输义米,户三斛,远者五斗,极远者输算钱,人二十八文。
              一《晋书》卷二六《食货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晋赋税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赋税制度改革的意义。
            • 2. 完颜亮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孝文帝改革相媲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金熙宗(完颜亮的祖父)当政时,关于继续推行奴隶制,还是转向封建制的政治斗争相当激烈。金朝第四代皇帝完颜亮(1122-1161年)即帝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主要内容有:
              领域                  具体内容
              政治制度的改革废除熙宗及其以前在汉族地区设置的行台尚书省,使政令统一于朝廷;废除权力极大的都元帅府,仿汉制设立枢密院,任命枢密使、枢密副使主管军事;废除中书、门下两省,只设尚书省,主管朝廷政务等。
              迁都燕京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移,上京会宁府日益失去了驾驭全国的地位,完颜亮下诏迁都燕京,金朝统治中心由女真故地迁到中原汉人居住地区。
              社会经济的改革派人到各地拘收原侵官地和荒闲的牧地,授予南迁的女真人耕作,多余的土地允许汉人租佃;印钞铸钱,改革币制:下令印制交钞(纸币),又下令铸造铜钱“正隆通宝”,与旧钱通用。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完颜亮改革和孝文帝改革的相似举措。
              (2)两次改革的相似措施反映了什么历史规律。
            • 3. 材料  开皇元年,杨坚刚做了皇帝,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在朝廷废除北周模仿《周礼》所建立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开皇三年,在地方职官方面,把齐、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开皇元年与三年,修订成新律《开皇律》,“蠲除前代鞭刑及枭首轘裂之法。其流徒之罪皆减从轻。”三年十一月,下诏曰:“如有文武才用,未为时知,宜以礼发遣,朕将铨擢。”
              从开皇元年开始,隋文帝、隋炀帝曾经三次继续推行均田制度。开皇三年,隋文帝又实行轻徭薄赋政策。
              隋文帝还下令“大索貌阅”。朝廷按照户籍上的年龄和本人体貌进行核对。查出有谎报年龄者,基层官吏保长、里正都要流徙远方,并鼓励民户互相检举。根据高颎的建议,实行了“输籍之法”。朝廷规定划分户等的标准,每年正月,地方官负责在乡里挨户依照标准定等,当作征发差役、确定税额等的依据。
              开皇五年,隋廷又在各地设置义仓。要百姓与军人都要按规定交纳一定数量的粮食,以备荒年之用。
              开皇九年正月,陈朝灭亡,全国又告统一了。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六卷
              (1)根据材料,概括隋文帝在政治、经济上的主要措施及作用。
              (2)根据材料,分析隋文帝改革的特点。
            •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各方面的具体工作逐渐展开,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金融调整。中国是个银本位国家。美国在三十年代前期采用的白银政策,严重地危害了中国金融。美国高价收购白银,致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金融界受到世界白银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动荡不稳,从而直接危害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共计发行1亿元“金融公债”作为三行的基金。1935年11月3日,又推行法币政策。规定以三大行发行的法币代替市面上流通的银元,禁止白银在市面上流通。以后一切完粮纳税及公私款项的支付,一律禁用白银,同时宣布白银国有。这样,法币就成了全国统一的货币。法币的币值与银价脱离,不再受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从而稳定了金融。金融界的充实与稳定,银行放款的增加,使投资工业变得有利可图,这便刺激了资本家投资的欲望,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历史博文《1935年那段被遗忘的历史--南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调整金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币政策起到的积极作用。
            • 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当日圣祖因二阿哥(康熙嫡长子)之事。身心忧悴,不可弹述。今朕(雍正)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慎……朕身为宗社之主,不得不预为之计。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诸王大臣咸宜知之,或收藏数十年亦未可定。
              --摘编自《清世宗实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皇位继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皇位继承改革的意义。
            • 6.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永贞革新,是唐顺宗永贞年间(805年)官僚士大夫王淑文等以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为主要目的改革。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持续时间146 天,最后因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禁顺宗,拥立太于李纯,改革终以失败而告终。
              --摘编自王觉仁《永贞革新:一场飘风骤雨的改革》
              材料二  韩愈在《永贞行》中认为革新派是“小人乘时偷国柄”;又直云:“夜作诏书朝拜官,超资越序曾无难。”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革德宗未年之乱政,以快人心,清国纪,亦云善矣。”806年,刘辟举兵造反;807年,镇海节度使李锜因不愿入朝,亦举兵造反;815年,节度副大使李师道派人刺杀宰相武元衡,并助吴元济与朝廷对抗,结果都被平定;唐宪宗元年起(公元806~820年),发生了持续多年的牛李党争。
              --摘编自张铁夫《论永贞改革的结局》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永贞革新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韩愈、王夫之的观点,并对“永贞改革”进行评价。
            • 7.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34年2月19日,蒋介石在南昌发起了新生活运动,主张以中国固有的道德“礼义廉耻”为基本准则,从改造国民的“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入手,以德国和具有斯巴达式纪律的日本人为例。号召国民自强,“改造社会、复兴国家”。
                 1934年2月到1935年3月为运动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要实现全社会环境的整齐、清洁。为此,新生活运动总会颁发了《新生活须知》,用以指导运动的开展。1935年3月以后,运动进入第二个段。这一阶段以实现“国民生活军事化、生产化、艺术化”为中心,突出实施国民军训与编组外,还组织了服务于地方建设事业的各种劳动服务团,开展诸如开渠筑堤、修桥补路、提倡国货、戒烟戒赌、民众识字、体育健身等项义务劳动,以期把国民生活推向新阶段。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从抗战的角度出发,赋予“礼义廉耻”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全民抗战的动员令,同时不断调整新生活运动的目标,
              --摘编自刘利民《新生活运动:构建社会理性的尝试》
              (1)根据材料,指出蒋介石新生活运动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和现实角度概括这场运动发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谈谈新生活运动的积极意义。
            • 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黄宗羲是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他从中国历代赋税制度(主要针对农业)改革历程中总结出的一条历史规律。以清华大学的秦晖为代表的一批现代学者把这一规律称为“黄宗羲定律”。
              现代有学者把“黄宗羲定律”用公式表示,即:
              ◎两税法=租庸调+杂派
              ◎王安石免役钱法=两税法+杂派=租庸调+杂派+杂派
              ◎一条鞭法=王安石税法+杂派=两税法+杂派+杂派=祖庸调+杂派+杂派+杂派
              ◎倪元璐税法=一条鞭法+杂派=王安石税法+杂派+杂派=两税法+杂派+杂派+杂派=租庸调+杂派+杂派+杂派十杂派……
              会式:bn=a+nx (bn为经过n次改制之后的新税额,a为原始说额,x为杂派,n为改制
              次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定律”反映的问题,试析共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税制改革的认识?
            • 9.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完颜亮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孝文帝改革相媲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金熙宗(完颜亮的祖父)当政时,关于继续推行奴隶制,还是转向封建制的政治斗争相当激烈。 金朝第四代皇帝完颜亮(1122-1161年)即帝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主要内容有:
              领域                   具体内容
              政治制度的改革废除熙宗及其以前在汉族地区设置的行台尚书省,使政令统一于朝廷;废除权力极大的都元帅府,仿汉制设立枢密院,任命枢密使、枢密副使主管军事;废除中书、门下两省,只设尚书省,主管朝廷政务等。
              迁都燕京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移,上京会宁府日益失去了驾驭全国的地位,完颜亮下诏迁都燕京,金朝统治中心由女真故地迁到中原汉人居住地区。
              社会经济的改革派人到各地拘收原侵官地和荒闲的牧地,授予南迁的女真人耕作,多余的土地允许汉人租佃;印钞铸钱,改革币制:下令印制交钞(纸币),又下令铸造铜钱“正隆通宝”,与旧钱通用。
              --摘编自《女真族杰出的改革家完颜亮》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完颜亮改革和孝文帝改革的相似举措。
              (2)两次改革的相似措施反映了什么历史规律。
            • 10. 金朝第四代皇帝完颜亮(1122-1161年),从小就仰慕汉文化,他拜汉儒张用直为师。完颜亮少年时爱读书,能吟诗、作文,喜欢下棋、点茶,交结儒士。因此对封建王朝的政治思想比较熟悉。
              完颜亮年轻时“英锐有大志”,想干一番事业,这从他年轻时所写的“蛟龙潜匿隐沧波,且与虾蟆作混和。等待一朝头角就,撼摇霹雳震山河”等诗中可以反映出来。
              金熙宗(完颜亮的祖父)当政时,关于继续推行奴隶制,还是转向封建制的政治斗争相当激烈。完颜亮即帝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主要内容有:
              领域具体内容
              政治制度的改革废除熙宗及其以前在汉族地区设置的行台尚书省,使政令统一于朝廷;废除权力极大的都元帅府,仿汉制设立枢密院,任命枢密使、枢密副使主管军事;废除中书、门下两省,只设尚书省,主管朝廷政务;改革和加强科举制度;等等。
              迁都燕京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移,上京会宁府日益失去了驾驭全国的地位,完颜亮下诏迁都燕京,金朝统治中心由女真故地迁到中原汉人居住地区。
              社会经济方面派人到各地拘收原侵官地和荒闲的牧地,授予南迁的女真人耕作,多余的土地允许汉人租佃;印钞铸钱,改革币制:下令印制交钞(纸币),又下令铸造铜钱“正隆通宝”,与旧钱通用。
              --摘编自《女真族杰出的改革家完颜亮》
              (1)根据材料,说明完颜亮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完颜亮改革的历史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