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一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法国大革命采取了与神权彻底决裂的态度。在制宪会议的少数精英王导下,大革命向“神权”发出了挑战:没收教会财产,不承认天主教为国教,要求神职人员宣誓忠于国家、法律。……一开始选择站在第三等级一边的教士们转而成为犬革命的敌手。……平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革命早期,第三等级就是为了争取政治上的地位而通过三级会议同僧侣和贵族展开斗争的。到了后期,卢梭的学说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其思想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平等主义思想,成为法国大革命政治思想的王旋律。随着革命的不断深入,各派别围绕着革命中的基本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争论。政治思想家从自己本阶级的立场出发,阐发自己的政治理论。仅就革命期间占据王导地位的思想来看,就可以分为大资产阶级的君王立宪派和小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派。前者以孟德斯鸠为代表,后者则以卢棱为典型。
              --摘编自徐大同等《西方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概括法国大革命期问政治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大革命期问政治思想特点的形成原因及其对革命进程的影响。
            • 2.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取得即便是那些在当时已经成熟而只待采集的资产阶级的胜利果实,也必须使革命远远地超出这一目的……在(罗伯斯比尔)这种过分的革命活动之后,必然接着到来一个不可避免的反动,这个反动又超出了它能继续下去的那个限度。经过多次动荡以后,新的重心终于确立了,并且成了新的出发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材料中“过分的革命活动”和“不可避免的反动”分别指什么?两者是否存在本质差别,为什么?
              (2)结合所学简析你如何认识“这种过分的革命活动”?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构建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
              --摘编自托克尔《旧制度与大革命》(1)依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
              (2)从社会近代化的角度指出《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三归纳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及根本原因。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取得即便是那些在当时已经成熟而只待采集的资产阶级的胜利果实,也必
              须使革命远远地超出这一目的……在(罗伯斯庇尔)这种过分的革命活动之后,必然接着到来一个不可避免的反动,这个反动又超出了它能继续下去的那个限度。经过多次动荡以后,新的重心终于确立了,并且成了新的出发点。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内战结束与外敌停止后,恐怖统治及其一切限制已经令人再也不能忍受了。
                  1794年7月27日,国民公会推翻了“救国大委员会”,这是因为它已经失去了代表们以及民众的支持。罗伯斯庇尔及其同伙被逮捕并处死,恐怖统治迅速结束。国民公会进一步强化“反动”措施,它禁止民众俱乐部和团体的活动。12月24日,它取消了最高限价法令,恢复了经济自由。这一措施使物价更加猛烈上涨,工人阶级的苦境更加恶化了。-摘编自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1)材料一中“胜利果实”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伯斯庇尔采取“过分的革命活动”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国民公会的“反动”。
            • 5. 材料一  宪法保障下列的自然权利和公民权利:
              一、一切公民,除德行上和才能上的差别外,都得无差别地担任各种职业和职务。
              二、一切赋税都应在全体公民之间按其能力作平等的分摊。
              三、同样的犯法处以同样的刑罚,不因人而有所差别。
                  材料二  第二条:凡为能动公民(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资格的公民),必须:
              生为法国人或后来变为法国人;
              已满25岁;
              在城市或区内具 有为法律所指定的一定时期的住所;
              在王国内任何一个地方,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收据;
              不处于奴仆的地位,亦即不处于被雇佣的奴役地位;
              --均摘自法国《1791年宪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1791年宪法制定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1791年宪法的历史局限性。
            • 6.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法国需要实现伟大和持续的事业。动荡把它毁了,现在它祈求安定。它不要王政,王政已被废除。它需要执法的权力机构行动一致。它要一个独立、自由的立法机构……它希望代表们属于稳健的保守派,而不属于动乱的革新派。总之,它要采摘10年牺牲结出的果实。
              --[法]阿尔贝•索市尔:《法国大革命史》
              (1)该通告是在何种背景下张贴的?它反映了怎样的愿望?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通告所反映的愿望当时是否得以实现。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大革命)决不是一次偶然事件。的确,它使世界措手不及,然而它仅仅是一件长期工作的完成,是十代人劳作的突然和猛烈的终结。即使它没有发生,古老的社会建筑也同样会坍塌……只是它将一块一块地塌落,不会在一瞬间崩溃。大革命通过一番痉挛式的痛苦努力,直截了当、大刀阔斧、毫无顾忌地突然间便完成了需要自身一点一滴地、长时间才能成就的事业。--托克维尔
              材料二:“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欧洲大陆各国封建制度依然存在,近代资本主义文明还没有确立……直到法国大革命,法国为欧洲树立了资本主义民主的榜样,又经过拿破仑战争的冲击,各国最终建立了新的政治经济框架,近代资本主义文明在欧洲占了支配地位。”--李世安著《世界文明史》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有关法国大革命原因的基本认识;并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对此进行解读。
              (2)结合材料二概括指出法国在反封建方面是怎样为欧洲做出榜样和贡献的?
            • 8. 材料一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第二  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三  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法国《人权宣言》
              材料三  公民享有《人权宣言》中规定的自由权利,还增加了迁徙、请愿、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权利。实行三权分立原则。宪法规定国王是“国家的第一公务员”,必须宣誓忠于国家和法律。宪法规定按照公民纳税额来确定选举权。每年缴纳直接税达三天工资以上者享有选举权,称“积极公民”;未达到者无选举权,称“消极公民”。--法国《1791年宪法》
              (1)拿破仑曾说“无卢梭则无法国大革命”,结合材料一、二对此进行说明。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评价1791年宪法的规定。
            • 9.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长期以来,(法国)贵族和资产阶级精英已习惯于基于对富和经济成就之上的新的社会经济现实,但他们却屡屡被建立在特权和依赖于等级观念的旧的、刻板的社会秩序至上的王权体系所挫致。这些精英对于旧秩序的共同怨恨最终使他们决定采取激烈行动来反对王权体制,但他们很快分裂了,导致分裂的问题在于,究竟应该在取消传统这一问题上走多远?
              --【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贵族和资产阶级“决定采取激烈行动”的直接原因和社会根源。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贵族和资产阶级在“取消传统”上的分歧及其影响。
            • 10.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年到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次宪法。这样频繁更换宪法实属罕见……很多宪法还将《宣言》作为序言,或者确认《宣言》的基本内容。
              --一北京大学出版社《外国法制史》
              (1)材料中所说的这样频繁更换宪法的原因是什么?《宣言》是指哪一部历史文献?为什么很多法国宪法都将它作为序言或确认其基本内容?结合这部文件产生的时代背景,说明其社会根源。
              材料二
              一组耐人寻味的数字:法国大革命发生在1789年,1870年才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789-1870年一共是81年,其中建立过第一、二共和国。第一共和国1792年建立,只有12年。1848年第二共和国成立,只存在了4年。两个共和国总共16年,81年里有65年处在君主制度之下(包括君主立宪制)。
              (2)法兰西共和之路的艰难历程说明了什么问题?可得到哪些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