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1912年12月中旬,中国举行有史以来的首次国会选举。获得登记的选民共有近4300万人,占人口总数
              1
              10
              左右,而实际参选人数并不很多。在选举中,首次出现了政党竞选国会席位的现象。选举结果,宋教仁改组的国民党在参众两院中均占了绝对优势。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遭枪击,22日不治身亡。1913年10月6日,国会两院在所谓公民团(实为袁手下伪装的士兵警察及便衣特务)的叫喊声中举行总统选举,袁世凯在第三轮投票中才得以获得多数选票。1912年至1916年6月,各派为争夺内阁展开了激烈争斗,先后竟有八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政治史上的一道奇特景观。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指出民国初期宪政的成就和困境。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期宪政困境的原因。
            • 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而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
                 材料一  (它)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等。从表面上看,它似乎没有什么新意,但事实上,这却是政体制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
              --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二  美国的创新在于: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20世纪20年代末,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
              --摘编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部法律文件?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它“似乎没什么新意……却是政体制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
              (2)据材料二,简要概括自实现独立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创新的,并综合分析制度创新对美国的积极影响。
              (3)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借鉴美国联邦宪法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结合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和材料三的观点,说明这一借鉴为什么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国初年,中国教育事业发生了许多革命性的变化。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都成立了教育部。《民国教育部官职令》《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教育会章程》等一系列教育法令和制度,对清末教育作了一些重大改革。1912年3月,《临时政府公报》公布: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1912年9月,教育部又公布“壬子学制”,统一了我国小学、中学、大 学、师范、职业教育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并规定: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和男女同校、设立女子中学、女子职业学校等;又颁布半日制学校规程,大量开办师范及各种职业学校,以补正规教育之不足。因此,学校 和学生数量增长很快,据教育部统计:1907-1915年,不到10年间,学校数增加了91851所,学生数增加了3269263人。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概括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教育改革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 4.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取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该誓词主要表明了孙中山(  )
              A.践行三民主义的决心
              B.任职临时大总统的迫切愿望
              C.让位于袁世凯的必然性
              D.作为资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妥协性
            • 5. 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的灵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在材料一中任选一家,指出该学派的哪些观点“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材料二  清季人虽未必有意识地全面反传统,却在很多地方为民初反传统者预备了思想武器。民国区别于清代的一个倾向性的变化即是最终形成了从负面解读传统的取向。
              --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
              (2)任举一例说明“清季人虽必有意识地全面反传统,却在很多地方为民初反传统者预备了思想武器”。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民国初年有识之士是如何“从负面解读”孔子和儒家学说的?
                 材料三如图所示

                   1939年,绥远形势告急,国民政府应蒙古族上层爱国人士的请求,派大员率军与蒙旗各界代表,共同迁陵。途经延安时,毛泽东敬献了花圈,边区政府秘书长恭读了祭文,祭祀之后,延安各界人士瞻仰了成吉思汗灵柩。成陵西迁,阅时数月,历地千里,各城镇乡民,宁断隔夜之炊,亦踊跃宰牲献醴,祭奠我中华民族英雄--元太祖成吉思汗的英灵,人人舒张民族正气,个个藐视倭奴气焰。--陈琳《成吉思汗陵西迁始末》等
              (3)结合时代特征,解读材料三所揭示的文化现象。
            • 6. 对《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理解最正确的是(  )
              ①民主思想是近代社会的主流            ②深刻影响了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
              ③民主政治的一个特点是法制化          ④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 方的议会制度,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 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卑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据考,在1895 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 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 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 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翦伯赞《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95年前后中国人对宪法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行宪政的意义。
            • 8. 有关图6中三幅图象表述不正确的是:甲:这是三部能够体现启蒙思想原则的法律文件; 乙这三部法律文件的执行效果不同;丙:这三部法律文件都能体现主权在民思想;丁:这三部以维护民主共和为宗旨的法律文件(  )
              A.甲
              B.乙
              C.丙
              D.丁
            • 9. 材料《临时约法》既知规定人民权利义务,而于地方制度,付之阙如,徒沾沾于国家机关,此所谓合九州之铁铸成大错者了。
              因为我以为这个执行约法(注:《临时约法》),只有一年半栽的事情,不甚要紧,等到后来再鼓吹我的五权宪法,也未为晚。孙中山
              (1)据材料指出,孙中山认为《临时约法》有何不足?
              (2)为维护《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孙中山于辛亥革命后主要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这反映了《临时约法》在孙中山心目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平等的。”第二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六条:“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1789年《人权宣言》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员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可决弹动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据材料一二,对比两部政治言文献政治文献的异同志。
              (2)分析上述两部政治文献共同的积极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