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83年11月9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北京外交学院的演讲中说:“美国当时突然发现,苏联军队正在东欧建立政府;而原来许多美国人认为美苏关系会是合作关系,但结果却变成了敌对关系.”这说明(  )
              A.美苏冷战对峙由苏联挑起
              B.苏联与美国进行全球争霸
              C.美国将苏联视为冷战对手
              D.美国与中国联合对抗苏联
            • 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随着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的迅速提升,美国的对外战略比以往更带有明显的扩张性、进攻性和侵略性。……在亚洲地区,美国的利益核心是东亚地带……1949年12月30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NSC48/2号文件,它标志着美国在亚洲遏制战略的形成。为了在亚洲遏制共产主义势力扩张、预防“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出现,美国政府一方面要对日本、台湾、菲律宾等地区的控制,确保亚洲大陆沿海岛屿防卫链的完整,一方面要通过对亚洲非共产党国家地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干预援助,加强这些地区的政治
              稳定和经济自立。而且,通过提高日本、菲律宾的国际政治影响,在东南亚建立新的经济市场等一系列措施,断绝这些地区与共产党中国的政治经济往来。在二战结束到1 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之前,美国的远东策略已具体调整为:一个经济稳定和亲美的日本;一个稳定和对美忠诚的菲律宾;一个由英、法、荷、控制(或影响)并与美合作的东南亚保险式的近海岛链战略防线。
              --中国社会科学网《战后初期美国亚洲政策的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台“亚洲遏制战略”的背景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亚洲遏制战略调整后的具体实施情况。
            • 3.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62年10月14日,美国人通过U-2侦察机掌握了苏联在古巴建筑中程与中远程导弹基地的证据。10月22日晚,肯尼迪通过电视向全国正式通报苏联在古巴设置中程导弹的“惊人”消息,宣布对古巴实行名为“隔离”的海上封锁,要求苏联立即从古巴撤出所有中程导弹。根据肯尼迪的命令,美国在全世界的海、陆、空三军部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在美国强大攻势的压力下,苏联开始后退。自26日起,美苏双方信件不断,最后,赫鲁晓夫在10月28日的复信中被迫同意从古巴撤出苏联的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结束。这场危机不仅对美、苏关系,而且对整个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联深受屈辱,西方国家,特别是法国和西德,对于美国事先未同北约协商就制造危机的行动,并和苏联搞“越顶外交”,感到不满和忧虑。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的原因和结果。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巴导弹危机”的看法。
            • 4. 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
              A.推倒柏林墙
              B.结束越南战争
              C.撤出古巴导弹
              D.成立独联体
            • 5. 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指出“苏联不会直接向发达的西方世界扩张,而是要向不属于西方世界的国家和战前的广大殖民地地区,即介于西方世界和苏联之间的广大的中间地带进行扩张。因此必须下决心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作者的这段言论(  )
              A.为“遏制理论”造势
              B.推进马歇尔计划实施
              C.促成北约成立
              D.引发古巴导弹危机
            • 6. 有学者认为“美国原先希望用美元诱使苏联从东欧撤退并加入资本主义控制的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华盛顿曾经希望,原子弹可能使苏联人更好‘控制些’,这个模糊期待没有起作用;如今,金钱收买苏联人的尝试也被证明是行不通的。”材料表明 “二战”后的美国(  )
              A.曾试图把苏联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
              B.一直利用军事优势威胁苏联
              C.选择“冷战”是因为苏联在经济上不合作
              D.力图主导欧洲一切事务
            • 7. 当前对英国声称退出欧盟、希腊退出欧元区的讨论成为热点话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史上,欧洲各国有众多的思想者一直在为实现欧洲统一进行理论上的探索。然而,直至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血流成河的惨剧之后,欧洲人才痛定思痛,开始脚踏实地,向欧洲统一迈进。
              --2002年1月《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政策设计人员认识到,共产党人正在利用欧洲危机,如果他们进一步得逞,美国安全将会面临严重威胁。不过他们认为,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在于应付共产主义的威胁,而在于恢复欧洲社会的生气和健全经济。换句话说,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
              --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
              材料三  60年代,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与中国建交。70年代,联邦德国展开了旨在改善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新东方政策”。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英国终于在1973年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结束了荚美特殊关系。
              一一整理自2004年4月人教网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如下:

              (注:以1974年时的欧洲共同体九国作为一个整体)
              --整理自2004年4月人教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开始迈向统一的条件。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设计对外援助计划的意图。
              (3)依据材料三指出美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欧洲局势的认识。
            • 8. 材料一  在绝对意义上,20世纪发生的集体暴力比过去十个世纪发生的还要多。在1900-1999年之间,世界上爆发了250场国际的和国内的新战争。大约1亿人直接死于由政府支持的、由军事单位组织的集体暴力,故而蒂利称20世纪为“暴力的世纪”,霍布斯蒂姆则将1914-1991年人类的历史称之为“极端的年代”。
              --摘编自闾小波《从对抗到和解》
              材料二  二战结束60年了。虽然这60年中世界并不太平,各种暴力冲突和战争依然在威胁着人类的和平与文明,但大国战争已然远去。……二战的战争规模和破坏能力达到了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规模,二战期间人类军事技术的革命性变革,例如核武器的产生和发展,已然揭示了战争前所未有的文明悖论:如果新的世界大战再度爆发,人类将可能无法从战争的摧残中恢复。--中国日报网《二战启示:世界和平依然任重道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被称为“暴力的世纪”、“极端的年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大国战争已然远去”。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1年9月5日,赫鲁晓夫同美国记者兹贝格谈到:美国和苏联“都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让他安静下来。”
              --《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杜鲁门说:“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闻进陶瓷店,他们建立政府只有21年,我们已逾100年,英国更是有数百年悠久历史。我们必须教导他们如何知行而止……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世界近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苏联的外交策略的实质。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在战后的政治意图。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争霸的原因。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 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因而宣布“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即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守护神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
              尼克松说美国不再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材料三
              鉴于苏联军队于1979年12月侵入阿富汗,美国总统卡特1980年1月在国情咨文中提出:“外部势力攫取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企图,都将被看作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进攻。对于这种进攻,美国将使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任何必要手段,予以击退。”这一声明被称作卡特主义。它是对尼克松主义以来美国推行避免卷入局部的地区性冲突政策的一种修正。
              --《战后国际关系史》
              (1)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变化。
              (2)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美国对外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