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认为冷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差异
              B.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C.英国的推波助澜
              D.美国百姓对苏联敌视
            • 2. 材料   冷战蔓延至亚洲以后,美国照搬欧洲经验,试图在亚太地区组建一体化的多边军事同盟,但是未取得实质性进展。1955年正式成立的东南亚条约组织是集体防卫组织,是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创建严密的集体安全体系的一个重大进展”,有泰国、菲律宾、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巴基斯坦、英国和美国8个成员国。1960年,老挝右派势力打击左翼力量,国家面临内战的危险,右派力量指责共产党势力入侵老挝,向东南亚条约组织求援。由于内部成员国之间的矛盾,这一防御组织在老挝危机中无所作为,在越南战争中,成员国之间也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英法等国对该地区的事务漠不关心,其他成员国的离心离德,使得该组织从此一蹶不振,l977年正式宣布解散。
              一般来讲,“一个联盟必然要求有共同利益作为其基础”。但东南亚条约组织的情况显然不是这样。早在东南亚条约组织酝酿阶段,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就清楚地意识到在东南亚地区建立一个全面的、以反共为宗旨的集体安全体系是相当困难的。后来的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摘编自刘雄《老挝危机与东南亚条约组织的衰落》
              (1)美国倡议成立东南亚条约组织的意图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南亚条约组织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组织“一蹶不振”的原因。
            • 3. 下列重大国际关系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美国“9•11”事件        ②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 4. 某同学在历史小论文中引用了如下材料:“1961年,苏联人发射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美国政府十分震惊,马上着手制订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1967年,美国人发射阿波罗10号宇宙飞船,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这篇历史小论文的题目最有可能是(  )
              A.《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论科技与冷战的关系》
              C.《论科技造福人类》
              D.《论科技与战争的关系》
            • 5. 如图是一幅斯大林愤怒地凝视着“烟杆”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
              A.美苏走向冷战对峙
              B.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C.美对苏进行和平演变
              D.苏对美实施战争反击
            • 6. 人类社会走向全球化的进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社会。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的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加速了世界人民的整合。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下)》
              (1)写出15-16世纪欧洲航海家“探索世界海洋”的两条重要航线。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航路的开辟是如何推动全球化进程的。
                  材料二   早期的工业化只在英国、西欧和北美发生;到了19世纪后期,俄国和日本也开始了工业化。除了扩展到西欧以外,由于工具、技术、商业和金融组织的工业化,以及能够从农业社会获得原材料的交通网络的建立,整个世界被联系在了一起。很多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逐渐成为原料出口地,工业国的代理控制了与贸易有关的商业金融组织机构,相应地,原料出口国却缺少对资源的控制能力。一些国家的市场上充斥着来自工业国家的廉价制造品,传统工业和地方经济被破坏。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下)》
              (2)根据材料二,概要分析19世纪后半期整体世界形成的主要特点,并简述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
                  材料三   冷战所造成的两极对峙国际格局和经济上的两个平行市场,促使相互对抗的东西方两大集团都高度地加强各自内部的协调,而这种两大集团内部的高度协调却在分割世界的同时又对世界市场的一体化产生直接的影响。
              --叶江《大变局-全球化、冷战与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用辩证的观点概括指出冷战对整体世界发展的影响。
            • 7. 如图漫画:杜鲁门和斯大林分别成了抢生意的大巴司机,在站台上争夺代表欧洲的旅客。这一漫画的深刻寓意是(  )
              A.苏联的扩张不择手段
              B.欧洲各国可以自由选择
              C.美国对“冷战”稳操胜券
              D.美苏双方积极扩军备战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中站着的人是医生,躺着的是病人,医生正在给病人治病,病人身上贴着药片,药片上的“$”是美元的标志。该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与欧洲的关系。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 年内,苏维埃式的共产主义遍及了欧洲11 个国家,所辖人口超过1 亿,……在苏联成功地将其政治和社会制度推广到东欧的时候,西方惶惶不安,人们普遍担心,在1946 年和1947 年,也许希腊、意大利乃至法国都将会先后沦陷。
              --约翰• W • 梅森《冷战(1945-1991)》
              材料三 
              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三日凌晨上演。西柏林人一觉醒来,发觉自己等于成为牢中囚徒。东德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柏林围墙日益增强。
              ──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美国对欧洲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一措施是战后美国什么政策的体现?
              (2)据材料二,分析材料一中美国所推行政策的主要目的。
              (3)结合材料三分析材料一中美国所推行的政策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