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     一战后,美、日、英、法、意等国相继制定扩充海军的计划。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给各国带来沉重的负担,同时,各国都视别国海军力量的增强威胁到自己的利益。美国国务卿休斯在华盛顿会议的一开始便提出暂时停止建造新战列舰,确定各国战列舰的吨位比例。经过两个多月的激烈争论,签订《五国条约》,规定了五国战列舰总吨位限额:美英两国各为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为17.5万吨;在对航空母舰的比例也达成协议。而在对其他舰艇和陆军、空军的数量限制上没能达成协议。
              华盛顿会议之后,按照条约的具体规定,缔约各国都拆除了一批正在建造和服役的主力舰,并在10年内相对缓和了主力舰的造舰竞赛。同时,各国就竞相发展非主力舰。到1927年,已经建成和正在建造的巡洋舰、驱逐舰和潜水艇,英国有 289艘,合计61万多吨;美国有350艘,513,000多吨;日本有179艘,347,000多吨;法国有113艘,225,000多吨;意大利有75艘, 131,000多吨。
              --摘编自《世界近代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国条约》签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五国条约》。
            • 2. 材料   1945年7月,美国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核试验。苏联和英国也先后于1949年8月和1952年10月进行了核爆炸试验。为争夺核优势,美苏核试验次数不断增加,由此产生的大量放射性尘埃对全球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1954年4月,印度总理尼赫鲁首次提出停止核试验的建议。1958年1月,43个国家的9000位科学家向联合国递交一份集体签名的呼吁书,要求立即签订一项停止核武器试验的国际协定。联合国大会也多次通过决议,敦促美、英、苏三国尽快举行停止核试验的谈判。
              121963年8月美、英、苏三国在莫斯科签定了《部分核禁止条约》,它的主要内容是禁止任何国家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任何核武器试验和爆炸,条约无限期有效。中国当时发表声明,对该条约的欺骗性予以揭露,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在1997年也签署了该条约。
              --摘编自《百度百科•部分核禁止条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部分核禁止条约》签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对《部分核禁止条约》态度的变化,分析导致中国态度变化的原因。
            • 3. 材料  20世纪30年代,美国兴起了影响广泛的和平主义运动。成千上万的人发誓,不让美国重演1917年卷入战争的过程,对所有与战争和军备相关的事务表示反对和厌恶。1935年2月,墨索里尼向意属东非增派军队。3月,德国公开宣布重振军备,法国为此延长士兵的服役期。这引起美国和平主义团体对战争的恐惧,加上罗斯福提出和平时期美国历史上最庞大的军事预算,便采取了新的行动,组织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西班牙内战爆发后,和平主义运动倡导者要求当局做出努力,尽快结束西班牙战争。和平主义者既要求美国不卷入战争,又要求政府为结束西班牙内战做出努力,这对联邦政府来说,确实很难予以满足。罗斯福只能在中立法的框架内施加政府的影响。“为确保同全国和平主义者的立场一致”,他必须谨慎行事。与孤立主义者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同,和平主义者认为,世界已进入 “单一的经济整体”,只有各民族在政治上的合作,才能避免战争的暴力。
              --摘编自熊伟民《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和平主义运动》(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和平主义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美国的和平主义运动。
            • 4. 材料  1945年8月30日,麦克阿瑟作为盟军最高司令官开始统治日本。随后,美国公布了战后初期对日政策,禁止日本人打着宗教旗号搞极端军国主义组织及运动,矛头直指靖国神社。盟军总司令部军官们强烈建议麦克阿瑟废止靖国神社。美国的想法让日本军国主义分子陷入极度恐慌。靖国神社负责人横井决定利用盟军总司令信教自由的政策,以纯宗教的姿态维护靖国神社,11月26日,横井拜访盟总宗教科科长巴斯,提出了靖国神社由国家神社变为宗教庙宇的方案。12月25日,盟总发布了麦克阿瑟第448号指令,同意靖国神社脱离国家管理成为宗教法人,靖国神社终于逃过了灭顶之灾。几十年后,一份盟总的解密文件《关于靖国神社的将来的见解》中赫然写道:应宜保留靖国神社,废止了反而增加事端。巴斯后来回忆说:“继续制裁日本不是我们的愿望,那时的日本正按我们的期望行动。”--摘编自乔林生《当年靖国神社为何未被烧毁》(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对靖国神社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靖国神社态度变化产生的影响。
            • 5. 冷战结束后,在阿富汗地区,英国不仅参与美国领导的反恐行动,而且投身以欧盟国家为主的维和行动。它所看重的不仅是该地区的地缘优势,还有石油资源。由此可见,英国维和行动的主要特点是(  )
              A.紧随美国步伐
              B.依然存在冷战思维
              C.服从国家利益
              D.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时许多人--尤其是英芙两国--都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一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他们被战时的宣传欺骗了;战争是真正由武器制造商发动起来的;德国并不是引起1914年战争的真正原因;凡尔赛条约对于德国是过于苛刻了;精力充沛的德国人与意大利人需要发展的空间;民主制度毕竟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一方坚决不让对方给惹恼,那就一定不会打起来;……一整套和平的与容忍的思想,这当中大概包含着既有真理又有误解的那种通常的混合物。--[美]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强烈要求。……1949年和1952年召开了两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2年召开了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大会通过《致五大国政府书》,邀请中、苏、美、英、法五大国政府就缔结和平公约举行谈判。1955年举行了世界和平大会,发表了《世界和平大会宣言》.1955-1959年召开了五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呼吁为禁止原子弹、氢弹而奋斗。……80年代在北美、西欧、大洋洲以及世界各地掀起一个新的反对战争、要求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的群众和平运动。……--段炳麟《世界当代史》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后和平思想的不同之处。
              (2)结合史实分析这两种思想对国际(战争)形势的影响。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上不同的制度可以和平相处;解决各国间的争端应该通过协商和大家都可能接受的协议来实现;遵照民族自决的权利,一个国家的内部分歧只涉及这个国家的公民。
              材料二   没有希望或牺牲,也没有宗教。想象全人类,都生活在和平之中。想象世上没有占有,我想你不可能做不到。不再贪婪,没有饥饿,四海皆兄弟。想象全人类共同分享这世界。你可以说我是个梦想家,但我不是唯一的一个。但愿有一天,你能加入我们,世界就能合而为一。                         ——《想象》约翰·列侬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何时成立的机构提出来的?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除了“我”,你还能举出哪几个著名的“梦想家”
              (3)20世纪以来,人们强烈渴望和平是基于哪些教训?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瑞典大科学家、发明家和实验家诺贝尔生前这样写道:“唯一正确的解决办法就是一个条约,所有国家的政府都签约保证,任何一个国家一旦被攻击,他们就共同来保护它。这将逐渐导致部分地解除军备。”带着这样的理念,他死后将所有财产的五分之一“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诺贝尔1896年临终遗嘱)。
              材料二 当得知美国在日本投下了刚刚研制成功的原子弹时,爱因斯坦曾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人们将用什么武器,但我能确认,第四次世界大战将会用石头和棍子来打。”
              (1)结合史实说明诺贝尔设想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它的“理念”是否落实了?为什么?
              (2)分析爱因斯坦作出这番“预言”的原因,表达了他的什么思想?
            • 9. 下图中的人物曾因抗议政府的核军备计划而被捕的是(  )
            • 10.

              《世界人权宣言》的核心思想反映了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论
              C.“三权分立”说
              D.“天赋人权”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