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两次大战中,中国政府都是参战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爆发,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人称“梁二总统”的梁士诒就敏锐的觉察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大好机会,并正确认识到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袁世凯先是准备派兵参加欧战,但日本听到风声后由于害怕中国参战将使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增强不利日本在华利益,先是外交上极力阻止,不果后竟然使用武力威胁。在日本的蛮横威胁下,梁士诒不得不想出用“劳工参战”的新方法。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材料二:我国此次以参战关系参与和会,政府、人民均以中德条约既以参战之结果全行解除,而交还胶澳条件之规定,又系出自日本武力之胁迫,是以主张请求各国公决,胶澳应由德国直接交还中国。
              --《巴黎会议关于胶澳问题交涉纪要》材料三: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材料四: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梁士诒力主中国参加一战的目的。最后中国以怎样的方式参加了一战?
              (2)梁士诒的目的是否实现了?请结合材料二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依据材料三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及影响。
              (4)依据材料三、四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世界大战世界大国对中国态度不同的原因。
            • 2. 下列对一战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美国对德国宣战  ②苏俄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③日本的参战  ④德国“十一月革命”的爆发。
              A.①③②④
              B.④①③②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 3. 孤立主义是美国早期外交的基石。商业资本及商业精神直接影响和决定了美国早期外交。建国初期,外交以维护商业资本的独立发展为最终目标,以争取海上自由、发展贸易为主要内容。华盛顿的活动,与此一致的是(  )
              A.在“七年战争”中,参加民兵对法国作战
              B.起草《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C.制定《联邦宪法》,建立联邦制的中央政府
              D.在欧洲英法开战的情况下,宣布“严守中立”
            • 4. 1914年8月2日英德双方谈判时,德国首相指出:“你们是否要为一张废纸(指保证比利时中立的条约)和我们开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我们承担着光荣的责任,要保卫一个弱小邻国的独立、自由与领土完整。如果哪些国家说他们只有在条约对他们有利时才守约,我们就不得不使局势变得只有守约才对他们有利。”以上材料反映出英国的真实意图是(    )  
              A.为维护比利时的中立而对德作战
              B.为维护国际公约的尊严而对德作战
              C.以武力阻止德国势力的扩张
              D.以武力逼迫德国遵守《凡尔赛和约》
            • 5. 一战又被称为堑壕战(是一种利用低于地面,并能够保护士兵的战壕进行作战的战争形式),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格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有利于打破战争的僵局,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符合以上论断的典型战例是(    )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
            • 6.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作战,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列强以自身利益作为其外交政策出发点
              B.意大利不守信用,背信弃义
              C.同盟国内部矛盾不断激化
              D.协约国方面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 7. 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战,其“决定性意义”主要在于(      )
              A.是英德海军间最大规模的交锋
              B.发生在主要战线——西线
              C.前后持续时间最长
              D.宣告德国“速战速决”战略计划的破产
            • 8. 一战期间,美国对一战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保持“中立”到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密切 ②“无限制的潜艇战”给美国造成重大损失 ③美国爱好和平 ④谋取战后霸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9. 1882年,三个欧洲国家在一份盟约中约定“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的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这份盟约中的“其他两缔约国”是
              A.德国和俄国
              B.俄国和奥地利
              C.英国和法国
              D.德国和奥匈帝国
            • 10. 材料一  1914年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8月15日,日本以“维护远东和平”为名义,向德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立即撤退在中国海上的军舰或解除武装,并在9月15目前将胶州湾无条件交给日本,以备将来交还中国。
              材料二  1919年1月,参加一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开会,商讨战后问题;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会议,向会议提交了山东等问题。
              (1)结合材料一以及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目的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对于战胜国中国所提出的合法要求,巴黎和会是怎样处理的? 最终的结局如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