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对待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唐太宗对匈奴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被西北各族尊称为“天可汗”
              B.康熙帝平定葛尔丹叛乱、崇尚儒家文化
              C.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初期以反对满清统治为重心,后主张五族共和
              D.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 2. 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是抚九族以仁。这一政策说明当时(  )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C.民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D.唐朝疆域大大超过以前朝代
            • 3.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繁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了唐太宗(     )

              A.民贵君轻的思想
              B.农业为本的思想
              C.君治为本的思想
              D.心存百姓的思想
            • 4.

              唐太宗曾多次说过:“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这些看法表明唐太宗(     )

              A.正确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B.认真总结了隋灭亡的教训
              C.清醒地看到了身为天子的危险处境
              D.及时制定了防止“覆舟”的统治政策
            • 5.

              阅读下列材料

                  (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君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朝士多 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 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 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过分则弱而宜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都护府为其节度使。此安边之策也。”温彦博以为“徙之于河南兖、豫之间,则乘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沉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上戒之曰:“……今令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扰,非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                    ——《资治通鉴》

              请回答:(1)根据材料,归纳提炼材料中的“民族政策”观点。

                    (2)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有何历史作用?

                    (3)你如何评价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 6.

              羁縻府州是唐朝对民族地方的一种间接统治形式。关于这种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突厥归附后,唐太宗在其部落原处设置的管理机构
              B.羁縻府州的长官被称为都督,刺史,官位可以世袭
              C.羁縻府州管理下的各部落,不编户籍,不上贡赋
              D.所属州县通常由都督府节制,大者为府,小者为州
            • 7.

              宗教政策是封建统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总将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译布中夏,宣扬圣业。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垂。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

              ——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     

              材料二  在蒙藏两大民族中具有重大影响的藏传佛教,康熙皇帝更多地是从维护祖国统一的角度册封名号,赏赐钱财,维持上层僧侣的政治经济特权,来抬高他们的地位。   

                                              ——孙丽华《康熙帝对蒙古地区的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时期佛教发展的重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康熙帝为加强对内外蒙古的控制而采取的宗教举措。

            • 8.

              唐初政府鼓励年轻寡妇再嫁,鼓励早婚多育,届时不婚,官府强令出嫁,禁止妻妾逃亡和休,官府出钱赎回饥民卖掉的子女,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这些措施

              A.颠覆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B.反映了唐初徭役赋税繁重
              C.阻碍了均田制度的实施
              D.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 10.

              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抚九族以仁,这一政策说明当时 ( )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C.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D.统治者通过册封各族首领以巩固边防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