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6、下列史实与康熙帝无关的是
              A.平定三藩之乱
              B.平定准噶尔叛乱
              C.撰写《帝范》,反省过失
              D.设置台湾府
            •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唐太宗是中国古代的杰出帝王,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局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此则富矣。”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  唐太宗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他还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唐太宗时)立律五百条,立刑名二十等,比隋律减大辟九十二条,减流入徒者七十一条,凡削烦去蠹,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  

              ——司马光《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的治国理念。(1分)并据此归纳唐太宗采取的措施。(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说明。(3分)

              (3)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时法律的修订与隋律相比有何变化?(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唐太宗的治国方略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一思想流派的治国理念?(1分)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炀帝忌刻,法令尤峻,人不堪命,遂至于亡。……及太宗即位,又命长孙无忌、房玄龄与学士法官,更加厘改。……玄龄等遂与法司定律五百条,分为十二卷,……又定令一千五百九十条,为三十卷。贞观十一年正月,颁下之。

              凡削烦去蠧,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议绞刑之属五十条,免死罪,断其右趾,应死者多蒙全活。……自是比古死刑,殆除其半。——《旧唐书》

              材料二 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故知赏罚不可轻行。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在京流外有犯赃者,皆遣执奏,随其所犯,置以重法。——《唐律》

              材料三  贞观五年,张蕴古为大理丞。相州人李好德素有风疾,言涉妖妄,诏令鞠其狱。蕴古言:“好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太宗许将宽宥。蕴古密报其旨,仍引与博戏。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之。太宗大怒,令斩于东市。既而悔之……因诏曰:“凡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覆奏。”五覆奏,自蕴古始也。又曰:“守文定罪,或恐有冤。自今以后,门下省覆,有据法令合死而情可矜者,宜录奏闻。”——《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制定法律的原因和目的。与隋律相比,唐律体现了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唐太宗制定的法律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现象?“既而悔之”又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个人品质?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贞观之治的出现与哪些因素有关。

            • 4.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是在评论唐太宗(  )
              A.推行民族团结的政策
              B.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C.完善科举制度
              D.制定《唐律》
            • 5.

              24.   下列关于贞观年间唐都长安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设立专门接待外国商人的机构鸿胪寺                      
              B.长安是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C.是西来佛教东传的中转圣地                                                
              D.有来自亚、非、美洲地区的学者、艺术家
            • 6. 《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统治期间:“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长空,牛马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斗米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表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  )
              A.唐太宗统治期间,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唐太宗时期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C.唐太宗时期国家粮食丰收,粮价低廉
              D.唐贞观年间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 7. 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独爱之如一”,对这一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
              A.唐朝统治者认识到民族平等
              B.李唐皇族有少数民族血统
              C.有利于维护唐朝的统治稳定
              D.各民族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 8. 唐太宗曰:“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此言说明唐太宗(  )
              A.采用无为而治的思想
              B.完善并发挥中央机构的作用
              C.善于用人,知人善任
              D.严刑峻法以使人人自危
            • 9. 材料一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新唐书

              材料二  1960年4月,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期间,毛泽东与老舍先生论及康熙。毛泽东一开口便说,满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过伟大贡献。他还说,清朝开始的几位皇帝都是很有本事的,尤其是康熙皇帝。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康熙皇帝的第二个伟大贡献是他的统一战线政策。

              ——引自新华网

              材料三 300年前,我国曾经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康熙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兴趣。150年后,在新的海上航路使世界地域一体化的进程中,1840年西方的工业经济的产物——坚船利炮打垮了中国小农经济大刀长矛,其实直到1860年中国和印度还分居世界工业产量(以手工业产量为主)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

              (1) 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在突厥地区实行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做法作简要评价。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说明康熙帝是如何运用统一战线政策来团结各民族并巩固朝在全国的统治。

              (3)康熙帝时,历史天空中折射着落日的余辉,但是几乎同一时期,华盛顿却以利剑划破了沉重和黑暗的黎明。请指出其后东西方历史发展走向的主要差异?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兴趣”的原因。

            • 10. 北方民族尊唐太宗为“天可汗”的直接原因是
              A.与吐蕃建立和亲关系
              B.在西突厥故地设北庭都护府
              C.妥善安置东突厥降众
              D.册封回纥首领怀仁可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