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百蛮奉遐赆(远方的礼物),万国朝未央。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晨宵怀至理,终愧抚遐荒(遥远的地方)……         

                                                                                                                                             ——李世民诗

              材料二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日:“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

              材料三 就国内政策而论,拿破仑可比得上开明的专制君主……虽然他对国家实行独裁统治,但有效地统治了国家。他把法律编集成典,使行政机关置于中央集权制下,组织国民教育体系,建立法兰西银行,并就法国的教会和国家间的关系与教皇达成协议。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任何有一丁点洞察力的人都能看到,它(指“坚持真理”)已经让亿万印度民众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它赋予他们个性、力量和自信——没有这些,任何政治的或社会的变革都无法得以展开……我很确信,就这一点而言,非暴力的方法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它加快了唤醒民众的步伐,为革命性的变革提供了条件。

              ——《尼赫鲁自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唐政府采取了怎样的外交政策?此政策对国内有什么影响?

              (2)材料中孔子所说的“仁”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拿破仑“把法律编集成典”的措施具体指什么?此措施的意义是什么?

              (4)归纳材料四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此观点。

            •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太宗、康熙帝都是富有远见的政治家,尤其重视人才的选用,这是他们治国成功的重要条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治国家者,以人才为要……朕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清圣祖圣训》卷23《任官》
              材料二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夫人虽禀定性,必须博学以成其道……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
              --《贞观政要•崇儒学》
              材料三  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资治通鉴•贞观21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唐太宗与康熙帝在选人、用人方面的相同观点。
              (2)据材料二、三,归纳唐太宗治国成功的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古代帝王的用人观。
            • 3.

              布达拉宫既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有着高超的建筑艺术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641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子,……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公主恶其人赭面,弄赞令国中权且罢之,自亦释毡裘,渐慕华风。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

              ——《旧唐书·吐蕃上》

              材料二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是数以千计的藏传佛教寺庙与宫殿相结合的建筑类型中的最杰出的代表,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例证。

              ——唐语《布达拉宫建筑初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松赞干布筑城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蕃和亲对西藏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布达拉宫具有的建筑特色。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两例说明“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和“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的具体表现。

            •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贞观二年,唐太宗说:“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 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曾下诏停修劳民伤财的洛阳乾元殿,并且表示:“日后或以事至 洛阳,虽露居亦无伤也。”

              材料二 贞观二十一年四月,唐太宗感觉长安夏天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七月,他又嫌宫室狭小,不能尽显大唐威仪,又重修了玉华宫。玉华宫的建筑是“苞山络野”,耗费以亿计。

              ——以上材料均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唐太宗有何变化?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