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
              康熙元年,下了一道严令:各省荒地“限自康熙二年始,五年垦完。六年秋,请旨遣官严查。各省垦过地亩,如荒芜尚多,督抚以下分别议处”。这以后,康熙帝又规定了具体条例,把垦荒和人口增加与否,作为考核各级官员升降奖罚的基本依据。康熙帝说得好:“自古国家久安长治之谟,莫不以足民为首务,必使田野开辟,盖藏有余,而又取之不尽其力,然后民气和乐,聿成丰亨豫大之休。”康熙八年,他亲政之始,便下达禁止圈地的命令:“朕缵承丕业、乂安天下,满汉军民原无异视。比年以来,复将民间房地圈给旗下,以致民生失业,深为可悯。自后圈占民间房地永行停止。其今年所已圈者,悉令给还。”这场公开掠夺民地的暴行,延续多年以后,终于被永久禁止。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康熙执政初期推行的农业政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执政初期农业政策的作用。
            • 2. 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朝创造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下列属于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有(  )
              ①尊孔开科,延揽汉人               
              ②中央设主管民族事务的机构--宣政院
              ③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       
              ④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东北边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3. 西方史学界将“始于康熙平三藩的1681年,止于乾隆退位的1795年之间的历史”称为“High Qing”。下列可为这一观点提供的依据是(  )
              A.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大一统国家进一步巩固
              B.中小市镇向边疆拓展,资本主义发展较迅速
              C.对外交往空前频繁,中外文化交流渐入佳境
              D.学术文化全面繁荣,科技成就领先西方国家
            • 4. “祖自亲政以来,内则削平大难,巩固统一之基础,外则战胜强敌,恢张帝国之威信。外交军事,所在奏功,而其文治,亦斐然比于汉唐之盛。”其中,“祖”之“外则占胜强敌”是指
              A.汉武帝三次大规模反击匈奴
              B.唐太宗取得打击东突厥战争胜利
              C.明太祖北伐蒙古统一全国
              D.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
            • 5. 2、康熙皇帝非常注重对周边地区的防卫和管辖,经过①两次雅克萨之战 ②平定噶尔丹叛乱③收复台湾,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④册封达赖、班禅。以上措施按地理方位排列正确的是(    )
              A.
              B.
              C.
              D.
            • 6. 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
              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国号    
              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 自元以来,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台湾的管辖。清朝,设置台湾府的统治者是(  )
              A.康熙帝
              B.乾隆帝
              C.道光帝
              D.光绪帝
            • 8. “中国王朝最后的盛世”指的是(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 9.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清代土地制度中的“更名田”,是康熙新政初期的一项大胆举措,它涉及千万亩“藩产”土地的占有权问题。康熙初年,清政府对前明藩王遗留下来的大批土地,包括已为农民瓜占部分,采取了“荒熟田地,酌量变价出卖”的处理方法,其实质就是要农民通过赎买获得所有权。这项规定固然增加了国家收入,但对广大农民而言无异又是一次圈地。为安定社会秩序,康熙八年对这一规定作了根本性改动,命令“将前明废藩田产给予原种之人,改为民产,号为更名地,永为世业”,并“与民田一例输粮,免纳租银”。对已出卖部分的处理办法是,“易价银两,有征收在库者,许抵次年正赋”。于是,这部分官田就无偿地成为原耕种人的土地。                                    ——摘编自《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初年推行土地改革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康熙的“更名田”措施所产生的影响。(8分)

            • 10.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实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来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周克商以后,安抚殷商遗民,以为周用,同时进 用各地的才俊,新创之周

              实际 上是一个诸部族的大联盟。周人在这个超越部族范围的政治力量上,还须 建立一个超越部族性质的至高天神的权威,甚至周王室自己的王权也须在道德性的天命之前俯首。于是周人的世界,是一个“天下”,不是一个“大邑”;周人的政治权利,造就了一个文化的共同体。周人克商,又承认商人曾克夏。这一串历史性的递嬗,代表了天命的交接,代表了一个文化秩序的延续。中国从此不再是若干个文化体系竞争的场合,中国的历史,从此成为华 夏世界求延续和求发展的长篇史诗。  ——摘编自许倬云《西周史》                                                          

              (1)历史学家认为,在西周时期,中原大地逐渐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政治和文化认同,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史上有重要的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这种政治文化认同形成的原因。(6 分)

              材料二 我们认为 18 世纪中叶以后,1840 年以前的中国范围是我们几千年来历史发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国,也就是我们历 史上的中国。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中叶,即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朝实现 全国统一的重要时期。从整个中国古代史来说,是中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最后阶段。清朝的统一,实际 上是先统一了满族地区,即广义的满洲;再统一汉族的地区,即明王朝的故土;再统一蒙族地区和蒙族所统治的维藏等族地区。主要是满、蒙、汉三区的统一。

              ——摘编自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史疆域》

              (2)阅读材料二,概括谭其骧的主要观点。(4 分)依据所学知识,说明康熙帝对此所做的贡献。(6 分)

              材料三 国籍问题伴随着近代以主权、国民和领土为标 志的民族国家世界体系而出现。1907 年荷兰国会议定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归化法”,规定自1908 年起,所有出生于爪哇的华侨 ,不问其现居该地或已返回中国,均为荷兰国民。此规定引起南洋华侨 的强烈不满。南洋华侨 成立国籍保存会,及时向国内发电请 求声援,国内商界、学界及朝廷迅即回应。清政府参照中外国籍法规,针对 荷兰当局的“出生地主义”,于1909 年颁布了一项基于“血统主义”的国籍法——《大清国籍条例》,规定:凡父、母为中国人者均属中国国籍。从法律上正式明确了华侨 的身份是中国国民,使保护华侨 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初步完成了官方的民族国家身份认同。——摘编自许小青《清季国籍问题 与民族国家身份认同》

              (3)简述清政府对于南洋华侨国籍之争所采取的对策。谈谈你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9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