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些年“穿越”是个热门词汇,下图是电视剧《宫》的宣传海报。剧中女主人公晴川穿越到了清朝的康熙年间,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①康熙御驾亲征,打败匈奴

              ②北京孔庙中悬挂着皇帝亲书的“万世师表”匾额   

              ③清军在黑龙江两岸筑城屯田

              ④皇帝下旨设立安西都护府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 2.

              唐太宗和康熙帝都是古代中国杰出的政治家,下列关于他们相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开创了古代中国盛世局面       ②对中外交流都采取了开放的政策

              ③都采取了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的措施④都通过战争维护国家主权

              A.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 3.

              康熙三十年(1691年),“多伦会盟”举行。该会盟的目的不包括

              A.接受喀尔喀蒙古和喇嘛的臣服
              B.政治上进一步孤立噶尔丹势力
              C.加强内外蒙古和中央政府联系
              D.防止俄军入侵尼布楚和雅克萨
            • 4.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2008年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徐中约(美国)所著的《中国近代史》(副标题:1600—2000,中国的奋斗)的部分目录摘编。

                 第一章 “近代中国”的概念

                  1.1“近代中国”始于何时?

                  1.2“近代中国”形成的动力

                  1.3新的综合思考

                  第一编 传统制度的延续,1600~1800年

                  第二章 清帝国的兴盛

                  第三章 政治和经济体制

                  第四章 社会和思想状况

                  4.1中国社会(家庭;宗族;社会分层;士绅;科举)

                  4.2思想潮流(清初对明朝心学的反击;清代中期的考证学)

                  第五章 对外关系

                  5.1西欧人的来临(探险家和商人;传教活动;耶稣会影响的衰落与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

                  5.2俄罗斯的推进(穿越西伯利亚;早期派往中国的外交使团;《尼布楚条约》,1689年;图理琛出使留居俄国的土尔扈特部,1714年;《恰克图条约》,1727年;托时和德新的使俄,1729—1732年;俄国在中国的特殊地位)。

              关于“近代中国”这一话题,你认为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所提观点应该明确清楚;说明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展开,符合历史事实,合理充分。)

            • 5. 康熙帝认为“民为邦本,必使家给人足,安生乐业,方可称太平之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相机徐图,则贼(指台湾的郑氏政权)何时可尽灭乎!夫师行既劳,民力亦重困。若能一举而贼速灭,地方速平,则大兵自无野处之苦,而民困亦可甦(同“苏”)矣。
              --《康熙起居注》
              材料二 近据甘肃巡抚刘斗等合词奏称,莫洛有益地方,兵民数千哀求代题留任。又据西安等处乡约百姓赵琏等称,莫洛、白清额实心实政,老稚感悦,保奏留任等语。朕思简用督抚,原欲其绥辑地方,爱养百姓。今莫洛等……俱著复原官仍留任,以后著意殚心供职,以副朕宽宥任用之意。
              --《圣祖仁皇帝(康熙)御制文集》
              材料三 强调君主对民的责任与义务是民本思想中最有意义的一点。康熙皇帝就经常告诫自己:“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时不谨,即贻千百世之患。”他谨慎地履行政务,目的在于使万民无忧、皇权稳定。然而,这种政治责任是建立在君主的道德自觉上的。
              --张文英《康熙时期对“舆情”的使用及其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康熙帝解决台湾问题的策略及其目的。
              (2)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留任莫洛等官员的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康熙帝的执政理念并作简要评价。
            • 6. 清朝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基本定型于康熙时期。下列事件体现了康熙处理这一问题的事件有(  )

              ①尊孔开科,延揽汉人          ②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东北边界

              ③派汉族工匠入藏重修布达拉宫  ④修建清漪园作为处理民族事物的政治场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7. “国家初制,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若特颁诏旨,由南书房翰林院视草。”这种政治架构出现于何时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康熙帝
              D.雍正帝
            • 8.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代学术,超汉越宋。论者至欲特立“清学”之名,而文学并重,亦足於汉、唐、宋、明以外别树一宗,呜呼盛已!明末文衰甚矣!清运既兴,文气亦随之而一振。谦益归命,以诗文雄於时,足负起衰之责;而魏、侯、申、吴,山林遗逸,隐与推移,亦开风气之先。康、乾盛治,文教大昌。圣主贤臣,莫不以提倡文化为已任。师儒崛起,尤盛一时。

              ——引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

              材料二:(顾炎武)生平精力绝人,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所至之地,以二骡二马栽书,过边塞亭障,呼老兵卒询曲折,有与平日。所闻不合,即发书对勘;或平原大野,则於鞍上默诵诸经注疏。……

              炎武之学,大抵主於敛华就实。凡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之属,莫不穷原究委,考正得失,撰天下郡国利病书百二十卷;别有肇域志一编,则考索之馀,合图经而成者。

              ——引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康乾盛世时,清政府在文化教育方面推行的政策。

              (2)依据材料二所述,指出顾炎武的学风有何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学风从正反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哪些特点。

            • 9.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康熙帝时,中央政府在台湾设置的行政机构是
              A.台湾郡
              B.台湾府
              C.台湾省
              D.澎湖巡检司
            • 10.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摘编自《康熙朝实录》、《康熙南巡和他在淮安的治河实践》等


              (1)据材料归纳康熙南巡中的主要文化活动,并指出其相同的政治意图。(6分)

              (2)据材料指出康熙南巡的核心活动,分析该活动的影响。(9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