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康熙一生,文治武功,臻于极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
                                                                                                                     --薛泽石《听毛泽东讲史》
              材料二  夫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己而用之,譬之人身疮疡,方用针灸,肌肤无恙,而妄寻苦楚可乎?治天下之道亦然,乱则声讨,治则抚绥,理之自然也。自古以来,好勤远略者,国家元气,圈不亏损,是以联愈不以生事为贵。
                                                                                                                    --《圣祖圣训》卷六
              材料三  (康熙晚年在总结自己施政感受时说): “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制乱于未乱。夙夜孜孜,夜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运而已。”
                                                                                                                    --章梫《康熙政要》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一中“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观点。
              (2)据材料二,概括康熙的民族政策,并指出其积极意义。
              (3)材料三中康熙帝的自我评价县否客观合理?谈谈理由。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说在乾清宫皇帝御座边的柱子上,贴着一张条幅,上面用大字写着三件事。第一件事是三藩,第二件事是治河,第三件事是漕运。在当时这是摆在玄烨面前,最为紧迫的三件大事。应该说也是那个时代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最重要的三件大事。
                     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康熙帝亲赴曲阜祭拜孔子。在孔子像前行三跪九叩大礼,又听孔子后裔讲解儒家经典。最后,康熙为孔庙题词:“万世师表”,至今悬挂于孔庙大成殿中。
                     经过长城各要塞时,康熙皇帝作出了永远不再修筑长城的决定。他认为,立国之本,在德不在险。……中国数千年历史中,不必担心来自北方游牧民族侵袭的梦想,第一次成了现实。
              --以上材料摘录、整理自李亚平《前清秘史-在历史的拐角处》一书(1)玄烨为什么视“三藩”为最紧迫的大事?康熙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为消除北方边患,康熙帝采取了哪些措施?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康熙帝对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贡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