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毛泽东提出:“有必要在我国人民中,首先是在干部中,进行解释,引导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并且懂得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这种矛盾。”这一主张提出的背景是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B.“左”倾错误思想的发展
              C.“大跃进”运动的全面推进
              D.“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 2.

              陈云之女陈伟华:父亲还经常自己去北京的百货大楼、菜市口,还有天桥的农贸市场……一次,忽然发现市场上没有卖女同志装饰发型用的发卡;就问人家为什么没有发卡?……父亲发现这个问题以后,非常着急,当时就给负责钢材生产部门的同志打电话,后来还写了一个条子,说你们一定要拨出几吨钢材来,给全国女同志每人两个发卡……这段材料反映出中国当时的经济体制是

              A.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体制
              B.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
              C.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3.

              某《幼儿园暂行规程》规定:当前幼儿园的任务是根据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教养幼儿,使他们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健全的发育;同时减轻母亲负担,以便母亲有时间参加政治活动、生产活动,文化教育活动等。这一规定最可能出现在

              A.20世纪50年代前期
              B.20世纪50年代后期
              C.20世纪60年代后期
              D.20世纪70年代后期
            • 4.

              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公开对立的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即“马歇尔计划”和苏联援助中国的“156项工程”。这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美苏都强化了对援助地区的控制
              B.是“冷战”在欧亚正式形成的标志
              C.都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D.都极大振兴了各自阵营的经济力量
            • 5.

              1963年,陈云提出著名的“鸟笼经济论。”即“市场经济是鸟,计划经济是笼子,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这一理论实际上是

              A.实行计划经济下的市场调节
              B.主张市场和计划不应有主次之分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 6.

              下列两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
              B.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C.“大跃进”运动遍及城乡
              D.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
            • 7.

              下图中的叙述是中共在某次会议前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宝贵探索,它有利于

              A.“三大改造”的启动
              B.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序展开
              C.“八字方针”的实施
              D.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
            • 8.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一个几亿入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的实现了如此困难复杂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这一“历史性胜利”是指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实现
              B.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C.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
            • 9.

              “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

              A.人民公社化为中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B.工农联盟的政权性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C.大跃进运动带动农村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
              D.1980年以前中国经济建设更注重农村投入
            • 10.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转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对城市化的这种抵制在1960年发展到完全的反城市化,确定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造成60年代反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B.计划经济体制的阻碍
              C.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困难
              D.大跃进,忽视消费而强调积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