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改革是当今中国的主流,是全民之共识,是社会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材料一 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了它的脚步。李鸿章是中国工业革命的先驱之一。但经过一场甲午战争,穷兵黩武的明治维新却成了文明的代表,李鸿章推动的以民生富国为本的工业革命反倒被中国人贬作“维护腐朽制度的尝试”。  
              (1)中国的现代化运动挪动的第一步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谈谈你对它被贬作“维护腐朽制度的尝试”的理解。
                                                                                                                                                                              
              材料二 清朝有很多改革的机会,可是一延再延,错过时机。清义和团乱后,慈禧想改革了,提出九年立宪,但是迟迟没有动作,到了辛亥革命爆发前5个月才搞出个“皇族内阁”来,整个社会此时已经失去改革的耐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整个社会此时已经失去改革的耐心”的原因,并分析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
                                                                                                                                                                              
              材料三 2010年11月6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各国学者热衷于当代“中国经济模式”的探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指出,中国将走与以往大国崛起不同的发展道路。
              ——以上材料来自“凤凰网” 

              (3)各方学者所热衷的“中国经济模式”指什么?试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4)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历次改革与革命成败给我们的启示。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拥有的破坏性武器使地球上不存在任何一块可以免于突然性的总毁灭的地方。逃脱这一命运的惟一希望在于通过超国家的方式来确保和平。必须创建一个能够通过司法仲裁解决国家间冲突的世界政府。这个政府必须建立在所有政府与国家都一致同意的含义明确的宪章基础上,并由该宪章赋予其对进攻性武器的惟一处置权。
              ——《迈向一个世界政府》节选自爱因斯坦致希伯莱大学的信(1946.3)

              材料二 参加第二届联合国大会的五十五国政府的代表无疑会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最近两年之中——从取得对轴心国势力的胜利开始——在阻止战争方面,或是在就控制原子能以及在为重建遭受毁坏地区进行经济合作达成协议的方面,都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
              联合国不应因这些而受到谴责。任何一个国际组织所具有的力量都不会比宪章赋予它的势力更强大,也不会比它的成员国对它所希望的更强大。事实上,只要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意识到联合国仅仅是达到最终目标——确立为保持和平而被赋予充分的立法权和行政权的超国家的权威——的过渡组织,联合国就是一个极其重要和有用的机构了。
              ——节选自爱因斯坦《致联合国大会的公开信》(1947)

              (1)依据材料,概括爱因斯坦对当时世界形势的认识及解决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爱因斯坦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11分)

                   

               

               

               

               

               

              图一嫦娥奔月神话     图二苏联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      图三杨利伟在太空上

              材料二: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人类真正认识地球、展开对太空的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机械动力、天文观察装置的发明和使用,天体中一颗一颗行星的发现又为人类正确认识宇宙带来了希望。

              材料三:20世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间与物体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如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研究和探索宇宙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

              材料四:现代科学理论知道,当年原始黑色火药制成的火箭,尽管可以升空,但绝不能冲出大气层,原因很简单,它的效力太低,远远达不到最低的第一宇宙速度。所以说,没有高效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问世,那么,想实现宇宙飞行也只能是一种幻想。多极火箭飞行原理提出、液体火箭发明和应用使得现代火箭技术得以提高。

                                    ——材料二、三、四均摘自《宇宙探险》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人类在科技发展中哪一方面的成就?(1分)

               

               

               

               

              (2)材料二表明人类对太空研究的科学理论已经形成了,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3)结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有了哪些新的发展。简要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4)航天事业的发展对人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

               

               

               

               

               

               

               

            • 4.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致力于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但没有越过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秩序,现代化努力步履维艰。资产阶级维新派力图对封建专制政治进行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良,在封建顽固势力反击下,冰消瓦解。但它们为现代化留下虽然菲薄却极其宝贵的基础……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要是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又接受了西方政治观念的留学生和新式知识分子。没有早期现代化,就没有这些社会力量的汇合,辛亥革命发动和展开都是不可能的。
              ——李文海、颜军《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材料二 孙中山第一个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在《建国方略》等著作中,擘画了建设现代化中国的初步蓝图。无论是提出“建设是革命的唯一目的”,还是表明欲赶超西方经济发达国家,都应该实行“开放主义”。这说明孙中山及其建国理念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初绘了蓝图。所以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契机。
              ——新华社评论《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中国的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
              ——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早期现代化”为辛亥革命准备的经济、政治、思想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的契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党人对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1926年一1949年间毛泽东职务变化的简表

              请回答:
              (1)阅读①、③,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导致毛泽东“辞职”和“撤职”的党内政治倾向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②、④,毛泽东的两次“任职”反映出上述政治倾向的结局如何?结合有关史实说明。概述毛泽东两次“任职”后对中国革命作出的历史性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集体,领导全国人民开启了新中国崭新而漫长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历程。假设你是一位《人民日报》的记者,亲历了1949一1954年间的民主政治建设的火热时代,你会如何报道这一时期有关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李四光是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早年受孙中山“要努力学习,蔚为国用”的勉励,后两度出国留学,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祖国,他打破了两个“洋神话”,被誉为中国的“地质之光”。
              (1)李四光打破了哪两个“洋神话”?请列举四位新中国成立后,与李四光一样放弃在国外优越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回到祖国,报效祖国的著名科学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

              ——摘自《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为纪念相对论诞生100周年暨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联合国大会将2005年确定为“国际物理年”,这是联合国首次为一个学科确定的全球规模的纪念活动。爱因斯坦,这位在许多国度千年人物(1001-2000年)评选中都居榜首的俊杰,绝不仅仅是因为在物理学上的成就。他既是伟大的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更是杰出的思想家,他是一幅视野开阔的思想宽银幕。
              (3)爱因斯坦在科学领域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1939年8月2日,爱因斯坦出于对人类命运的极大关注,写信给罗斯福总统建议美国务必抢在法西斯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后来,当原子弹真的从潘多拉魔盒里跳出来后,爱因斯坦陷入了巨大的后悔与痛苦之中,自认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建议研制原子弹。
              (4)爱因斯坦的思想前后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歌曲能反映一个时代的心声。“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根据这首歌,回答下列问题:
              (1)从大革命失败到开始长征,毛泽东探索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使中国人民富起来,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在农村和城市进行了哪些卓有成效的探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毛泽东、邓小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探索实践中,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财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抗战初期,存在许多这样的议论。例如说:“中国武器和技术不如日本,战必败。”……淞沪会战时,有人说:“只要打三个月,国际局势一定变化,英美援助,苏联出兵,战争就可以解决。”……“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这是由中日双方强弱大小,进步退步,多助寡助等敌我之间矛盾着的基本特点决定的”。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论持久战》

              材料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新民主主义论》《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论十大关系》。以上6部作品选自《毛泽东选集》,分别阐述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1)根据材料一回答抗战中存在哪些论调?这些论调会对抗战产生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材料二中的著作与毛泽东的三个理论对应归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都不问政治、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声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他认为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潜艇和飞机的研究。他说:“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
              进入三十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1933年4月,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绝服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我将愉快的参军。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
              1945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成功地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他认为,消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
              ——摘编自布恩《爱因斯坦大传》

              (1)根据材料,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20世纪初,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的科学家是

              A.普朗克                            B.麦克斯韦

              C.玻尔                              D.爱因斯坦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