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只有农村居民流入城市,只有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混合和融合起来,才能使农村居民摆脱孤立无援的地位”。苏俄的下列措施中最有助于实现这一点的是

              A.余粮收集制
              B.建立集体农庄
              C.固定粮食税
              D.允许自由贸易
            •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材料二恩格斯对马克思一家的困难处境是十分关心的。为了从经济上帮助马克思,使他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撰写理论著作,1850年,恩格斯毅然决定重返曼彻斯特,在“欧门-恩格斯”公司当店员,从事他十分厌恶的经商工作。从这时候起,恩格斯就常常寄钱给马克思。恩格斯还常常帮助马克思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写、修改英文稿件,有时帮助马克思把他用德文写的稿件译成英文。当马克思忙着写《资本论》的时候,恩格斯甚至替马克思为报纸写文章。……恩格斯还常常替马克思还债,给马克思的孩子们买礼物和食品。马克思对此深为感动。他曾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这样写道:“我的良心经常像被梦魔压着一样感到沉重,因为你的卓越才能是为了我才浪费在经商上面,才让它们荒废,而且还要分担我的一切琐碎的忧患。”
              回答:
              (1)根据材料一,马克思为什么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2)材料二表现了恩格斯怎样的品质?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友谊中,你有何认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马克思、恩格斯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
            • 3.

              对下面资料解读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表1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和1918年莫斯科工人的家庭开支

              A.一战对该国经济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该国民众的食品得到很大的保障
              C.新经济政策使该国农业得到大发展
              D.一战后该国立即大力推进工业化保障民生
            • 4.

              以下各段文字反映了不同时期苏俄(联)的经济政策,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开垦荒地是增加粮食—个重要的,而且完全现实的来源,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和最迅速的办法。”

              ②“必须使我国各地区毫无例外地都布满国营农场,它们在向国家缴纳粮食方面不仅能够代替富农而且能够代替个体农民。”

              ③“要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和尽量发展小工业,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

              ④“我认为揭露农村生活中令人痛心的一个侧面是我道义上的责任。……以中央的名义命令把粮食征收殆尽,不给农民留下一磅粮食来养家糊口。”

              A.②④③①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
            • 5.

              “我们应该竭尽全力使我国(苏联)成为经济上独立自主而依靠国内市场的国家,成为能把其他一切逐渐脱离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经济轨道的国家吸引到自己方面来的基地。”为此,苏联实施了

              A.新经济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
              C.农业集体化
              D.赫鲁晓夫改革
            • 6.

              “在更公正的社会组织到来之前,在机器转归工人自己所有之前,机器不可能给工人带来真正的好处。”材料中“更公正的社会组织”指的是                    (   )

              A.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B.社会主义社会
              C.工业文明时代
              D.知识经济时代
            • 7. 【题文】以下对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解读,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时间
              重大历史事件
              1765年
              工业革命开始
              1785年
              瓦特改良蒸汽机
              1840年前后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48年
              马克思主义诞生
              1850年前后
              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1870年前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
              A.资本主义已经处在垄断时期
              B.已经具备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
              C.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
              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
            • 8. 【题文】“在更公正的社会组织到来之前,在机器转归工人自己所有之前,机器不可能给工人带来真正的好处。”材料中“更公正的社会组织”指的是                    (   )
              A.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B.社会主义社会
              C.工业文明时代
              D.知识经济时代
            • 9. “在更公正的社会组织到来之前,在机器转归工人自己所有之前,机器不可能给工人带来真正的好处。”材料中“更公正的社会组织”指的是                    (   )
              A.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B.社会主义社会
              C.工业文明时代
              D.知识经济时代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材料二: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列宁《论策略书》

              材料三:德国电视2台最近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一部名为《马克思和阶级斗争》的10集纪录片。……学者认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社会不公正问题的深入分析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很多城市里还有马克思阅读小组,“马克思”似乎回归德国人的生活了。
              ——2011年2月23日中国广播网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所说的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分别指什么理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材料二中列宁的观点,举例说明列宁在革命生涯中是如何践行这一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克思是世界公认的伟大思想家,请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