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有人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这里的“进步”不包括(     )
              A.时值欧战,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B.社会稳定,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族意识强化和社会文化心理发展               
              D.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 2. 19世纪末有学者指出:“性者,受天命之自然,至顺者也。不独人有之,禽兽有之,草木亦有之;……性者,生之质也,未有善恶。性是天生,善是人为。”对该学者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体现传统儒学“天人感应”思想            
              B.与西方天赋人权的观念一致
              C.实质是对纲常礼教的批判与否定            
              D.继承并发展了孟子的性善论
            • 3. 凡持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均为改革论的学者,一般认为上述改革的共同点是
                  A.未能触及政治制度                 B.以政治制度的改革为核心
                  C.均主张“中体西用”               D.自救未成却促进社会进步
            • 4. 近代中国人创办了一批报刊,如康有为的《中外纪闻》、孙中山的《中国日报》、秋瑾的《中国女报》、于右任的《民立报》,其共同点是
                A.采用白话文写作,通俗易懂         B.主要为满足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
              C.都是宣传革命思想的报刊           D.开启民智,传播进步思想
            • 5. “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该思想属于
              A.洋务派        
              B.革命派       
              C.维新派       
              D.顽固派
            • 6. 孙中山在回忆19世纪末广州起义时说:“当初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勿感敢与吾人交游也。”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是当时的主流          
              B.广州起义损害了人民利益
              C.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             
              D.清政府尚未完全腐朽
            • 7. 许多人都“拿孔子说事儿”,有些人想把孔子拉下神坛,有些人想把孔子再度推上神坛。孔子在历史舞台上不断的变脸,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史诗电影《孔子》2010年1月14日在京举行了盛大的全球首映典礼,获得好评。电影以高超的艺术手法为,以孔子的个人经历为线索,艺术化的将春秋时期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
              材料二  2009年7月14日,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北京逝世。季老热
              爱儒学,它曾建议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因为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材料三
                        
              袁世凯祭孔                 民国元年一幅春联
              材料四  孔子与宪法,涉不相涉者也。吾今以此标题,宁非怪诞之尤。然于怪诞标题之前,久已有怪诞事实之发现……怪诞之事实者,何也?则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之事是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打倒孔家店”                                        ——吴虞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季羡林教授说“将孔子抬出来”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孔子哪些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借鉴作用?(5分)
              (2)材料三的对联和图片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说明什么问题?(4分)
              (3)材料三与材料四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3分)
            • 8.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麟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相比“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有什么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辛亥革命更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后帝王由入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柑代意识。随着帝制的取消,附生于帝制的种种丑恶制度也被次第扫除,例如世袭制度太监制度、等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清国巨命领袖孙中山"——“身材纤细、体形矮小,具育学者风度”。多少年来他一直都是滞清王朝统治者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某个时候开始,他的头颅就磷大清政府重金悬赏,然而他却能一次次逃脱大清政府编织的追捕网,并且悄无声息地周滞世界,积极从事革命宣传,指望有朝一日能够实现他的梦想,建立一个共和制的新中国”。 
              ——摘自1911年10月14日的《纽约时报》

              (3)《纽约时报》记者对孙中山革命持什么态度?你从材料三中获得什么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