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说文解字》中提到“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由此可见,史者应该(  )
              A.辩证看待历史现实
              B.客观记载历史事实
              C.全面记载历史发展
              D.公正评价历史事物
            • 2. 《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二十八年海战史》称:“7点45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开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炮向济远轰击。”对丰岛海战记述各异说明了文献记录(  )
              A.最接近历史真相
              B.不能揭示出真相
              C.能还原历史真相
              D.会受立场的影响
            • 3. 对历史事件的分类整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一位同学将历史上重大改革分为两类:a类--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b类--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其分类标准是(  )
              A.是否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是否是向国外学习为主的改革
              C.是否导致原来社会性质的改变
              D.是否以解决民族危机为其目的
            • 4. 历史学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必须严谨,符合逻辑。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李大钊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发端
              B.1956年新中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C.启蒙运动宣传了资产阶级政治主张--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
              D.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 5. 利用历史地图可以研究历史的变迁。从下列组图可以看出,黄河下游河道(  )
              A.迂回曲折
              B.相对稳定
              C.迁徙多变
              D.河水多沙
            • 6. 2007年7月,《张学良口述历史》出版。在历史学习和研究中,口述历史的价值主要表现为(  )
              A.当事人的所见所闻,是价值很高的一手史料
              B.通用于缺少文献资料的特定领域和问题
              C.对政治制度史和经济史的研究作用很大
              D.是对文字记载历史的唯一补充
            •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过两种主要要说法:一是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 ,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二是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前后。影响上述两种不同“历史认识”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料来源
              B.研究方法
              C.史学观念
              D.作者立场
            • 8. 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在新中国成立至1981年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却没有任何文字表述。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中。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
              A.中国与世界逐步从隔绝走向联系
              B.中美之间意识形态差异日益消失
              C.历史教科书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真相
              D.时代变化影响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
            • 9. 我国学者罗荣渠教授认为:“从表面上看,帝国主义侵略论似乎是反西方中心论的,但如果只承认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忽视了中国的历史特点和国情特点,把内部问题简单地归之于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的屈服投降,而排除这一复杂历史过程中的多样性选择,实质上仍是一种隐蔽的西方中心论。”下列对该学者观点的解读,较为恰当的是(  )
              A.帝国主义侵略是引起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主导因素之一
              B.中国自身特点是决定近代中国历史变迁的主导因素之一
              C.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是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D.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研究应注重从内外双重因素综合展开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l928年7月斯大林承诺的,为了工业化而征收的农业“贡税”只是“暂时”的,可是苏联于30年代完成了工业化,于40年代战争也打完了,“贡税”还是没有取消,……建立在“贡税”理论基础上的集体农庄体制,像铁链一样捆住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危害。
              材料二  久加诺夫在2004年为纪念斯大林诞辰125周年而写的文章中高度赞扬斯大林的历史功绩,肯定他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卫国战争中的贡献,说他是“伟大的国务活动家”和“强国的建设者”。
              (2)材料二采用了怎样的史学方法评价斯大林?运用这一方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苏联工业化时期农业政策的合理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