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举世闻名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卷。千余年来,此画声名显赫,广受青睐,仿摹者众多。各地公私藏家手中还有许多摹本和伪造本,有人统计,现存《清明上河图》有30多本,其中大陆藏10余本,台湾藏9本,美国藏5本,法国藏4本,英国和日本各藏一本,光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有7本。以下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京故宫藏本(局部)。

              由于宋太宗采取鼓励文人谏言的政治措施,关注社会现实和朝廷政治成为宋代画家较为普遍的创作趋向。张择端欲通过《清明上河图》向宋徽宗展现一些社会顽疾。在画中,城墙上下没有一个守卫,土墙上面也没有任何城防工事,射箭的城垛也没有,甚至连虚设的城防都没有,整个汴京正沉浸在浓厚的商贸气氛中,完全是一座不设防的都城。这些细节真实地反映了宋徽宗初期已日渐衰败的军事实力和日趋淡漠的防范意识。同时他将船与桥的矛盾和桥上文武官员的矛盾交织为全卷的视觉中心,通过表现船桥险情等诸多场景,也隐藏着对现实社会中一些隐患的忧虑。
              --摘编自《解开《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密码》(光明日报2013.2.27)
              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时代特征。结合材料说明研究图象资料应注意哪些问题?
            • 2. 上海开埠
              材料:如图是晚清时期上海城市一隅。原图中有这样的文字介绍:“江海北关(注:专司外洋各国商务)设在沪北英租界黄浦滩上,规模宏敞,轮奐聿新。近日新造钟塔一座,矹立中央,高耸霄汉,并向外洋购运大钟安设其上……夜间则燃点电气灯,照耀如昼。”

              (1)英国在上海辟设租界所依据的主要文件是什么?
              (2)依据材料描述晚清时期上海城市风貌。对此你有何认识?
              (3)有历史学家说图象是“可视的历史”,如何理解?
            • 3. 在2012年“中日青年友好交流年活动”中,一位日本中学生向中国学生展示出日本历史教科书中关于1937年12月日本军人在中国南京背中国老大娘回家的照片(见图).请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图片的认识和看法。
            • 4. 有发展才有进步,发展是永恒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到下列甲、乙、丙三组材料

              (1)从材料看,学习小组研究的主题或内容是什么?最有史料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
              材料二“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2)材料二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材料三  有人说:“西方工业文明在东方国家中已被证明其价值,并为先进人士所认可,然而这种异质文明与中华文明相比,是一种二千年未见的差异性极大的文明,……自强运动的初衷只是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但后来的实际作为已远远超出了这一范围。”
              (3)材料三中“异质文明”与“中华文明”分别指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自强运动后来“实际作为已远远超出了这一范围”这句话的?
              材料四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年代商办官办和官商合办外商企业
              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
              1872-1894年534 6971916 19610328 000
              1895-1913年46390 8018628 469136103 153
              (4)依据材料四,说明1895-1913年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情况并指出商办企业发展的原因。
            • 5. 启蒙运动发生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启蒙运动的影响巨大。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4分)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别从中国与欧洲角度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原因。
              材料三  关于启蒙运动的研究成为后世很多学者的学术追求,看下表书目:
              书名作者出版社
              《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熊月之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加林三联书店
              《法国革命论》柏克商务印书馆
              (3)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在上表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说出你的理由。
            • 6. 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上,通过政治制度的建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我们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中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  全体公民从全体公民中选举职官;全体挨次进行统治,也挨次被统治;抽签参加政治机构;……一职司各人都不得连任;一切职司的任期都是短暂的。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材料一、二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   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在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下面是英国议会与内阁的关系图示。
              (2)阅读材料三中英国议会与内阁关系图(图2),简述图示中的内容。图片作为一种历史资料,承载着历史信息,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面貌。
              (3)图3所示的会议通过了什么历史文献?说明这部文献是如何实现中央与地方、各权力部门之间分权与制衡的?
            • 7.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皇帝自古以来便是首席大祭司,由他来祭天,祭祀天上的神和地上的神。他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贤能的智者),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
              伏尔泰认为,中国的法律与伦理道德融为一体,因而深入人心,成为民众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从而减低了法律的严酷冷峻,增加了人情味。……除了惩治罪恶,中国法律还褒扬善行:“在别的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国,其作用更大,用以褒奖善行。”
              材料二  (孟德斯鸠)后来改变了看法,毫不犹豫地把中国归入专制主义的行列。……中国的皇帝实际上集政权和教权于一身,可以凭借其双重权力为所欲为。……中国的法律往往与习俗相混,判断是否违法并无严格的依据,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最终都取决于皇帝的意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这就是说,皇帝不但是最高行政长官,同时也是最高立法者和最高司法长官。……因此结论只能是:“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材料三  绝大多数欧洲学者只能通过出版物分享传教士提供的有关中国的信息,仅有少数有缘结识在华或曾经赴华的传教士,向他们索取更多有关中国的信息,与他们共同探讨有关中国的种种问题。这类直接交往除了少量面对面的交谈,主要形式是信件往来。
              --以上材料均出自许明龙著《欧洲18世纪“中国热”》
              注:18世纪欧洲“中国热”由兴起到衰落的百余年间,大体相当于中国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1661-1799年)。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出伏尔泰、孟德斯鸠眼中的中国社会的政体分别是什么?指出他们的各自依据。
              (2)有人认为孟德斯鸠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看法更为客观,请从思想史的角度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3)根据材料三,伏尔泰、孟德斯鸠等欧洲思想家对中国形象做出判断的主要信息来源有几种?哪一种更可信?为什么?
              (4)造成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对中国形象的不同看法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这一历史现象给你怎样的启示?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是毫无根据的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那么颁布法律的机关同时也执行法律,这样一来就不会严格遵守法律中的规定,就会破坏法律,国家就将落到暴政下面,而专制制度的弊害就在这里。如果在一个机构中同时集中司法权和行政权,那么也将同样流于专制。那时法官将成为压迫者,因为他既是法律监督者,又是法律执行者。同样地,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法官在判决案件时,将不会严格遵守法律,因为法律就是自己制定的,他可以改变法律的内容。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四  参考书目
              书名作者出版社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李泽厚人民出版社
              《文艺复兴史纲》陈小川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国革命史》马迪厄商务印书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例举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修补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主张。归纳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2)材料二、三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其理由。作为资料,你认为材料二和材料三哪个史学价值更大?为什么?
              (3)如果要对启蒙运动作进一步的研究,在材料四所列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说明你的理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