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争议的重要人物.在研究“李鸿章与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关系时,以下材料中最有史学价值的是(  )
              A.梁启超的《李鸿章传》
              B.网络搜集的李鸿章轶闻
              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评论
              D.李鸿章的部分奏折、书信影印件
            • 2. 上海开埠
              材料:如图是晚清时期上海城市一隅。原图中有这样的文字介绍:“江海北关(注:专司外洋各国商务)设在沪北英租界黄浦滩上,规模宏敞,轮奐聿新。近日新造钟塔一座,矹立中央,高耸霄汉,并向外洋购运大钟安设其上……夜间则燃点电气灯,照耀如昼。”

              (1)英国在上海辟设租界所依据的主要文件是什么?
              (2)依据材料描述晚清时期上海城市风貌。对此你有何认识?
              (3)有历史学家说图象是“可视的历史”,如何理解?
            • 3. 在我们的历史书写中,有些仅仅是罗列史料,有些是对史料的解读,有些是史实的叙述,有些是对史事的评价。①二里头文化考古发现的农具有石铲、石镰、蚌铲、骨铲和蚌镰等;②发现了粟、黍之类颗粒;③当时的居民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④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和遗物,为夏史探究提供了资料。以上属于对史料的解读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4. 在历史问题的探讨中提升历史思维能力,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曾欲研究中国与印度文化沟通之迹而考证中国留学印度之人物。吾细检诸传记,陆续搜集,……其后每读一书,遇有此者则类而录之,经数月乃得此数。吾因将此百八十馀人者稽其年代籍贯、学业成绩、经行路线等,为种种之统计,而中印往昔交通遗迹可以大明。
              --摘自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二  抗战爆发不久,印度各界对中国抗战提供了物资扶持与道义声援。泰戈尔就带头捐献,同时动员加尔各答的国际大学通过义演募捐用于中国抗战。连续发表谴责日本野蛮暴行、声援中国抗战的文章、诗歌、公开信,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也使日本政府对泰戈尔记恨又怕,印度还从军事上帮助中国抗战……1942年,美国、英国、苏联、中国、印度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嚣张的日军切断滇缅公路后,等于把中国所有的对外陆地通道全部切断,美国建立了从印度汀江到中国昆明的“驼峰航线”,中国抗日军队得到了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中国人民也没有忘记印度在英国殖民统治下追求独立的正义事业,对印度的独立解放运动给予了物资上的帮助和道义上的声援
              --据江亚平《印度: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度》、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整理
                  材料三  1954年,为了促进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印度驻联合国大使梅农在日内瓦与周恩来密切沟通,协调立场。万隆会议期间,中印两国总理自始至终保持密切的联系,在几乎所有重大问题上都相互配合和支持。--摘自张敏秋《中印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在研究古代中印文化交流时所运用的史料搜集方法。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日本政府为什么惧怕泰戈尔?印度援助中国抗日根据国际法依据是什么?简述印度的援助在军事上的意义。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20世纪五十年代中印关系的变化。知道这一时期中印关系的原则是什么?简述这一原则提出的历史背景。
            • 5. 有发展才有进步,发展是永恒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到下列甲、乙、丙三组材料

              (1)从材料看,学习小组研究的主题或内容是什么?最有史料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
              材料二“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2)材料二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材料三  有人说:“西方工业文明在东方国家中已被证明其价值,并为先进人士所认可,然而这种异质文明与中华文明相比,是一种二千年未见的差异性极大的文明,……自强运动的初衷只是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但后来的实际作为已远远超出了这一范围。”
              (3)材料三中“异质文明”与“中华文明”分别指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自强运动后来“实际作为已远远超出了这一范围”这句话的?
              材料四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年代商办官办和官商合办外商企业
              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
              1872-1894年534 6971916 19610328 000
              1895-1913年46390 8018628 469136103 153
              (4)依据材料四,说明1895-1913年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情况并指出商办企业发展的原因。
            • 6. 启蒙运动发生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启蒙运动的影响巨大。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4分)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别从中国与欧洲角度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原因。
              材料三  关于启蒙运动的研究成为后世很多学者的学术追求,看下表书目:
              书名作者出版社
              《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熊月之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加林三联书店
              《法国革命论》柏克商务印书馆
              (3)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在上表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说出你的理由。
            • 7. 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上,通过政治制度的建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我们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中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  全体公民从全体公民中选举职官;全体挨次进行统治,也挨次被统治;抽签参加政治机构;……一职司各人都不得连任;一切职司的任期都是短暂的。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材料一、二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   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在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下面是英国议会与内阁的关系图示。
              (2)阅读材料三中英国议会与内阁关系图(图2),简述图示中的内容。图片作为一种历史资料,承载着历史信息,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面貌。
              (3)图3所示的会议通过了什么历史文献?说明这部文献是如何实现中央与地方、各权力部门之间分权与制衡的?
            • 8. 围绕研究的主题搜集历史材料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流程之一。以下是某学者针对“西方的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研究搜集的材料。
              资料一
                 规则I  寻求自然事物的原因,不得超出真实并足以解释其现象者。……
                 规则II  因此,对同类的自然效果,应尽可能归之于相同的原因。……
                 规则Ⅲ物体的性质,它们既不能被增强又不能被减弱,并且属于所能做的实验中所有物体的,应被认为是物体的普遍性质。
                 因为物体的性质不能被知道,除非通过实验,且因此普遍的性质是任何与实验普遍地符合的性质;且它们不能被减少亦不能被除去。
                 规则Ⅳ在实验哲学中,由现象归纳得出的命题,在其他现象使这些命题更加精确或出现例外之前,都应被视为完全正确或基本正确的,而不管相反的假设。……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资料二
                  我们所说的启蒙运动是历经数代而逐渐形成的,起初是一种个人思想,到了18世纪年代晚期才成为一场自觉的运动。……启蒙思想家之间时常会就各种问题的答案发生分歧。但是,他们的团结使其很清楚,谁是他们共同的敌人--这就是现状以及支持 现状的各种力量,尤其是基督教和教会。同样,他们也都知道他们共同面临着哪些疑问和问题。这些启蒙思想家拥有共同的理念和目标。……启蒙思想家们坚信,为了在尘世谋求更好的生活,人类必须掌握自己的命运,必须尽一切可能扩大这种掌控。正是基于这种共识,他们才团结在了一起。
              --莱斯特•克罗克《启蒙时代》
              资料三  视觉资料
                 史家解读:没有哪幅作品比英国艺术家约瑟夫•赖特所创作的《空气泵实验》更好地展现启蒙运动了。面画正中是一场实验;实验显然做成功了,因为在那个抽空了空气的密闭玻璃杯中,小鸟已奄奄一息。漆黑笼罩的环境中,实验设备发出的光照亮了每一个人,给每一个人以精神。
              --据丹尼斯•舍曼A•汤姆•格伦费尔德等著《世界文明史》
              (1)据资料一、二,哪一资料是研究相关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哪一资料是第二手资料,为什么?
              (2)据资料一,17世纪的科学研究方法出现了怎样的“革命”?这场科学革命对启蒙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资料二,概括启蒙运动的发展历程所呈现出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启蒙思想家能够“团结在一起”的原因。
              (4)据资料三,分析说明《空气泵实验》是如何“更好的展现启蒙运动”的?资料一、二、三体现了“科学革命和启蒙时代”怎样的基本特征?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