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诸子多主张广土众民,秦汉至唐宋的统治者及思想家也大多热衷于此,他们往往主张人口愈多愈好,把人口的增加作为衡量国家强盛的标准,因为无论从生产的发展还是国家赋役来源看,人口和土地都是封建统治的基础。因而,提倡与鼓励人口的增殖长期占据中国古代人口思想理论的主导。到明清时期,人口急速增长,社会问题日多,引起不少有识之士的观察与思考,其中的典型是清代学者洪亮吉。他指出:“治平(即社会安定)至百余年,可谓久矣。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五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止增二十倍焉。今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一人之食以供十人巳不足,何况供百人乎?”。

                                              ——摘自裴倜、王冲《中国古代人口思想及其规律》

              材料二  进入近代,随着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加剧,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人口问题也日益尖锐。有识之士始终关注人口问题,提出一系列主张。薛福成出使英、法等国后,改变了原有的“人多致贫”的观点,认为西欧人口密度虽大于中国,但因能开辟生财之源,所以无人满之患,主张学习西方善用机器的殖财养民之法。梁启超也主张“即使无外界之侵入,而生齿目繁,人满为患,犹且非兴新业,不足以相周相救”。“尽地力者,农、矿、工之事也。”如能采取先进技术,充分利用地力,“虽生齿增数倍,岂忧饥寒哉?”他认为早婚有五害:“害于养生”、“害于传种”、“害于养蒙”、“害于修学”、“害于国计”,认为愈文明愈晚婚。严复从物竟天择的观点去理解马尔萨斯人口论,认为种族竞争主要是质量而非数量的竞争,中国人口量多质劣,难与西方抗衡,主张变法,提倡优生。

                                                   ——摘自李竞能《中国近现代人口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洪亮吉人口思想与中国古代主流人口思想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1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人口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人口思想得以发展的原因。(11分)

            • 2.
              【题文】[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阅读材料: 
              材料一 在修建都江堰的过程中,李冰发现当地妇女们在竹篮里装石头,将溪水壅深后洗衣服,受此启发发明了满装卵石的竹笼,配合杩槎做成了活动拦水坝;利用热胀冷缩原理,用大火烧山使岩石发热,趁热浇上凉水(另一说用醋浇)使石头爆裂,顺利地在玉垒山开凿了用于分流的“宝瓶口”;在水中设立石人以观测水位等等。                     
              ——凌峰《从都江堰看水文化创造》
              材料二 都江堰治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念的具体表现。这一工程建立在对河道、水流、泥沙等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而且二千年来,它不仅没有对岷江河道、枢纽所在的周边地区、以及灌区内产生任何生态与环境的负面效应,反而促进了整个成都平原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与协调发展。
              ——李可可《都江堰——天人合一的典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都江堰的设计特点。(2分)
              (2)依据两则材料,概括都江堰“天人合一”观念的具体表现。这种设计理念有什么具体作用?(8分)
            • 3.
              【题文】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其气势宏伟,工艺精湛而享誉世界。其中二号铜车马更是出类拔萃。阅读材料:
              二号铜车马总共由3462个铸件组成,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是铸造成型。篷盖不仅面积大,而且薄厚不一,厚的地方为0.4厘米,薄的地方仅有0.1厘米,再加上篷盖、伞盖,都有一定的弧度,是在科技发达、设备齐全的今天也并非易事。铜马的笼头,它是由82节小金管和78节小银管连接起来,每节扁状金银管长仅0.8厘米,一节金管与一节银管以子母卯形式相连接,其精细和灵活程度较之现代的表链毫不逊色。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那马脖子下悬挂的缨络,这些缨络全是采用一根根细如发丝的铜丝制作的。尤其是以铜丝组成的链环,是由铜丝两端对接焊成,对接面合缝非常严密。仅0.5毫米的铜丝到底是用什么方法制作?采取什么样的工艺焊接?目前还是一个谜团。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举例说明二号铜车马的建造特点。(4分)
              (2)二号铜车马有怎样的历史价值?(6分)
            • 4. 认识时代精神既是走进历史也是关注现实。阅读下列材料,回 答问 题。
              材料一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 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凤 , 州共贯也。”
              --摘编 自 黄朴民 《 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材料二
              1916年 6月 4日,天津《 社会教育星期报》刊载了曲实业家宋则久撰写的《 维持国货歌》 :
              洋货好,洋货好,每年进口四万万,雪白银子不见了。
              洋货好,洋货好,中国立场立不住,穷人遍地怎样了。
              洋货好,洋货好,漏 卮不塞国将亡,高丽前车不远了。
              国货好,国货好,人人尽用本国货,工场多时闲人少。
              国货好,国货好,衣食充足知礼义,地方安靖盗贼少。
              国货好,国货好,漏卮既塞国富强,吾人担负自然少。
              材料三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 ,伴随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义勇军进行曲》、 巛毕业歌》等救亡歌曲通过银幕、 舞台、广播等途径,在 社会上产生 了 广泛的影响。“民众歌咏会”等歌咏团 体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及各地,逐 渐形成了群众性歌咏热潮。19夕 年全面抗战的爆发激发起更多作曲家的创作热情,他们创作的 《 大刀进行曲》、《 到敌人后方去》 等抗战歌曲传唱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1938年1月 ,“中华全国歌咏协会”在式汉成立,提出“要用歌咏去发动民众,组织民众,把他们唱上战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斗争”。 规模宏大的群众歌咏活动唱响着团结抗战的激昂 旋律。
              --摘编自陈聆群《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材料四 
              201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5周年华诞。某班研究性学习活动决定以“实现 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为题布置纪念展览,以下是他们准备的部分展览资料
              序号资料序号资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双百方针”万隆亚非会议
              香港、澳门回归“两弹一星”
              《论十大关系》恢复高考制度
              重返联合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建立上海合作组织邓小平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 ,指出秦汉文化蕴涵的时代精神及其历史价值。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汉武
              帝“构筑统一的制度文化”而采取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措施。
              (2)材料二的《 维持国货歌》反映的是当时哪一场群众斗争的基本诉求?根据歌谣唱词,归纳“维持国货”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况20世纪20年代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蓬勃兴起的原因。指出其产生的重要影响。
              (4)结合材料四的展览要求,从表中选择至少三条资料提炼出一个具体主题,并对所选资料中的任意两条予以相应阐释。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符合该主题的新资料并予以说明。
            • 5.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大惨案遗址中,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和日本的广岛和平公园先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目前正在积极筹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选在江东门这样一个不靠山,不傍水的地方……(当年)侵华日军曾在这里囚禁了一万多名中国的被俘士兵和平民百姓。12月16日晚,日军把他们驱赶到方圆一华里范围内的小山坡用机枪扫射。……1985年挖开这个万人坑时,发现层层叠叠的尸骨共有5层,可见当时掩埋的被害者数多。
              --朱成先《把血写的历史铭刻在这片土地上》
                  材料二  纪念碑、建筑群或遗址,在被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定)……每个被提名的遗产应:……符合对设计、材料、工艺或布局以及文化景观的特性及构成的真实性检测(委员会强调只能接受基于对原址进行完全、细致记录而无臆想情况下的重建),……此外,为保护文化遗产的完整,特别是那些对众多游客开放的遗址,涉及的有关国家应提供适当的管理办法,其中包括财产的管理、保存和开放度。
              --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何建在江东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京大屠杀期间共有多少中国同胞惨遭杀戮?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2)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与奥斯维辛集中营同属一种类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依据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哪一条规定进行申报?这类遗产的特殊作用是什么?
              (3)国际古迹遗产理事会会长考尔先生在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后感叹道:“这里理应成为世界文化产。”依据材料二,指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申报世界遗产符合其中哪些规定?并概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这类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意义。
            • 6. 2012年成都旅游形象宣传片主题词:“快城市 慢生活--闲不住的休闲成都”。下列关于成都的表述,符合实际的是(  )
              A.富饶的川西平原孕育了成都人不思进取的闲散心理特征
              B.成都地处内陆,自古至今交通不便,所以生活节奏很慢
              C.两汉时期,成都已经出现了繁华的夜市,生活节奏较快
              D.休闲时可以参观成都境内以水文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 7. 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石窟来说,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都修筑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该时期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许多王侯贵族宅地改建为佛寺。这一时期改建时一般不大改动原布局,而以原前厅为佛殿,后堂为讲堂,原有的廊庑环绕,有的还保留了原来的花园。
              材料二 以我国古代最基本最简单的住宅为例,常是以院(南方谓之天井)为中心,四周围以房屋形成,外侧为高厚墙垣封闭。至于官署、皇宫,更是高墙深院,重重屏障。
              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背阴向阳,面南为正。我国古代建筑一般都是背阴向阳,即坐北朝南,不仅王宫正座,一切坛庙、衙署,均采取面南方位。
              江南四大名园之一的苏州留园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综合江南造园艺术,吸取四周景色,达到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和谐理想境界。
              (1)指出材料一中建筑特点及当时佛教盛行的原因。(6分)
              (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哪些特征。(3分)
              (3)结合材料归纳古代建筑特点受到了哪些社会因素的影响?(5分)
            • 8. 文物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图是四川出土的汉代画像砖,由此实物能得知当时的

              ①自然环境状况        ②建材工艺状况
              ③造型艺术状况        ④畜牧业生产状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在位时,修建了庞大的皇陵,兵马俑坑是其赔葬坑。从当时的形势看,俑坑的朝向最有可能是                 (   )
              A.坐北朝南
              B.坐南朝北
              C.坐西朝东
              D.坐东朝西
            • 10.
              【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历史和考古学界最重要的三大课题是:人类的起源、农业(稻作)文明的起源和国家的起源。在我国,人类起源的代表性发现有北京猿人,农业文明的代表性发现有河姆渡遗址等,国家起源的代表性发现有良渚遗址等。
              材料一:上山遗址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位于浙江省浦江县境内。遗址的年代距今约9000~11000年,而河姆渡遗址距今5000年左右。
              材料二:在上山遗址出土的夹炭陶片的表面,发现较多的稻壳印痕,胎土中夹杂大量的稻壳。对陶片取样进行植物硅酸体分析显示,这是经过人类选择的早期栽培稻。
              材料三:遗址内具有明显的由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的特征。在遗址出土的陶器(片)和石器中,陶器多为夹炭红衣陶,数量少,陶质疏松、火候低,器型十分简单。石器以打制石器为主,并发现少量通体磨光的石锛和石斧,其中以石磨盘和石磨棒的组合最具特点。
              材料四:中国迄今发现的万年以上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以洞穴、山地遗址类型为主,而上山遗址位于浙中盆地,四周平坦开阔。遗址发现了结构比较完整的木构建筑基址。
               
              图一考古现场 图二陶片中的稻谷遗迹       图三石砧        图四石磨盘和石磨棒
              ——以上材料均摘自金华新闻网
              ⑴根据材料一,上山遗址的发现有何意义?将对目前历史和考古学界最重要的三大课题中哪一课题研究的产生巨大影响?
              ⑵结合材料二和图片二,可以证明什么?
              ⑶结合材料二、三、四和图片一、二、三,可以反映出原始先民们怎样的生活方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