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梁思成说,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古代,最高等级的城市为国都,城方九里,县城通常为三里。平遥古城城方三里,正是这一“礼”制等级的完整范本。在布局上,遵循严格的“左祖右社”、“左文右武”、“上下有序”的城市礼制程式。高耸古城中央的市楼能够“揽山秀于东南,挹清流于西北”。城里的古民居是具有自足封闭色彩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采用了与山西自然环境相契合的窑洞(砖拱顶)式建筑结构。

                 ——摘编自曾晓华《从西安到平遥》等

              材料二  徽州古村落利用天然的地理形势进行设计,通过适量采用花墙、漏窗、楼阁、天井等建筑手法,沟通内外空间。无论大小聚落,因是聚族而居,徽州古村落均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民宅所建的天井,可以采光通风,无形中将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入其中。民居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的生存空间,形成左右对称、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住家格局。

                 ——摘编自王星明《徽州古村落》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建筑活动”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标准中的“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指出各自的“范例”所在。

              (2)概括上述“建筑活动”中包含的民族文化的共同特性,并援引材料予以佐证。

            • 2. 4.秦万里长城是在原战国时期三国的长城基础上连接扩建而成,这三国是(  )

              A.齐、魏、秦
              B.赵、魏、韩
              C.秦、赵、燕
              D.楚、燕、齐

            • 3. 天安门是历史的见证。天安门直接见证了
              ①古代专制帝王的权威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③国民政府的覆灭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 该图是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阿斯塔那325号墓和332号墓中出土的猪头纹锦,带有明显的撒珊(波斯)王朝特征。这一历史文物最有可能属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明末清初
              D.民国时期
            • 5. 郭沫若曾写道:“洹水___________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上文中的___________应填入(   )
              A.偃师
              B.安阳
              C.镐京
              D.咸阳
            • 6. “过大年”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这一文化
              A.属于非物质文化
              B.具有典型的汉民族特征
              C.以宗族为核心
              D.打上了深刻的儒家印记
            • 7.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中国有多项遗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延续最长、工程最为浩大的军事防御设施,是融军事工程、艺术与大自然于一体的建筑奇观,是真正的“大地艺术”。长城的修建为中原地区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以长城防线为基础的互市贸易,成为推进中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长城保护了边疆地区农牧民族长期有序交往,农牧民族在长期和平交往中彼此增进感情,消除隔阂,在思想文化、生活习俗上也互相融合,最终使辽阔北疆成为祖国牢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材料二 :二十一世纪初,集合两岸三地文化精英共同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的出现,一时间给昆曲注入了青春的生命,在大学校园,引起青年学生争看昆曲的热潮,论者称此为“青春版《牡丹亭》的文化现象”。此一现象恐怕也源自于华人世界的青年学子,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新的憬悟,新的渴求。昆曲的古典美学以及汤显祖的有情天地,终于深深感动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心。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1) 根据材料一,说明长城的功能。为什么说长城是“大地艺术”?请举例说明。
              (2)材料二图中的人物在戏曲中的角色分别被称之为什么?在昆曲中,这样的角色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三,写出你对秦俑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认识。
            • 8. (32分)近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给运河下了一个新定义:“运河是人类工程化的水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末期,吴国在今江苏扬州西北修筑邗城,并开运河“引江入淮”,运河从邗城城下经过,所以称为邗沟。   据《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第六幸运河
              材料二:世界大坝委员会的各国专家到我国广西对灵渠(兴安运河)进行实地考察后评价说,灵渠是世界古代水利建筑的一颗明珠,渠上的“陡门”是世界船闸之父。
              据《世界古代水利建筑的明珠——灵渠》
              材料三:隋朝运河略图

              材料四:苏伊士运河历史大事简表
              1856年,法国在竞争中击败英国,获得开凿苏伊士运河的特许权。
              1869年,由法国殖民公司投资的苏伊士运河建成通航。
              1876年,英国低价购得苏伊士运河44%的股份。
              1882年,英军占领苏伊士运河。
              1956年,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法以“保护”运河为借口,同派军队侵入埃及苏伊士运河地区。英法侵略失败,埃及最终实现苏伊士运河国有化。
              据《简明世界通史》下册等书
              材料五:19世纪,欧洲国家在大力修建铁路的同时,还大规模开凿运河。鹿特丹的新河道和阿姆斯特丹的北海运河使荷兰成为通向德国内地的重要转运站。德国人开凿了基尔运河。在不列颠,曼彻斯特 运河的开凿使远洋船只可以深入到北方工业区的心脏。   
              据《欧洲史》第九章“运河与交通”一目
              材料六:A.2006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宣布将隋唐大运河与京杭大运河合称“中国大运河”,并将其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之中。大运河“申遗”提速。
              据《问二问:大运河凭什么申报世界遗产》
              B.目前全世界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人类工程化水道”只有一条,那就是法国南运河。该运河在法国南部,长200多公里。因得到良好保护,如今河中水流清澈,船闸“整旧如旧”,两岸绿树成荫,风景如画,发挥着熏陶国民和供人游憩的重要作用。
              据《寻找历史的印迹》
              请回答:(1)材料一所说的吴国,其都城在今何处?吴王开凿邗沟的政治军事目的是什么?(2分)材料二所说的灵渠,修建于何时?联通哪两大流域?(3分)
              (2)根据材料三(地图)回答:隋大运河的中心在今何处?作为贯通南北的水上大动脉,隋大运河的中段却往西折向中心,其原因是什么?(6分)
              (3)材料四反映了英法之间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英法两国总是千方百计地要把苏伊士运河控制在自己手里?(8分)
              (4)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简要指出19世纪欧洲大规模开凿运河的原因。(6分)
              (5)根据材料六A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大运河“申遗”报告应该强调和突出什么?(5分)
              (6)根据材料六B,法国成功保护和利用南运河的经验对我国大运河“申遗”有什么启示?(2分)
            • 9. (6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 位于我国甘肃敦煌的莫高窟,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900年6月22日,王圆箓道士发现了著名的“藏经洞”。据专家后来估算,藏经洞共发现有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14世纪历代文物五万多件,除汉文写本外,藏文、梵文、怯卢文、粟特文、古和阗文、回鹘文等民族文字写本约占六分之一,并有绢本绘画、刺绣等美术品数百件。写本中除大量佛经、道经、儒家经典之外,还有史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等,极具历史价值。
              王圆箓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也知道藏经洞内的经卷和文献年代久远,不敢隐瞒,多次上报各级政府。可惜的是,他的呼吁并没有引起重视,个别官员识得经卷价值,也只下令王圆箓妥善保存。
              敦煌发现藏经洞的消息,引起西方列强的极大兴趣,英国人斯坦因两次来到敦煌,骗掠藏品2万多件,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骗掠藏品中之精品1万多件。此外,日本、沙俄、美国的“探险家”也参与敦煌文物的骗掠,各自有所斩获。直至1910年,仅剩8千多件文物运回北京。
              ——摘编自张艳梅《游访敦煌莫高窟:未湮没的宝藏》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公元4世纪开凿敦煌莫高窟的条件。(8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敦煌文物大量被西方掠夺的原因。(12分)
            • 10. 敦煌莫高窟“飞天”的造型最能说明当时人们的观念是 
                
              A.和平幸福的祈求
              B.优美造型的向往
              C.儒道释集于一体
              D.佛教的深入人心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