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1)材料一中“这两种制度”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美国政治体制的确立,源于1785年宪法的制定,1787年9月,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制定出来,交给公众审查。
              ---房龙《美国史事》(2)材料二美国1787年制宪原则起源于哪一位思想家的观点?根据1787年宪法的规定,美国通过实行哪一制度来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材料三

              (3)依据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图3“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运动是怎样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
                 材料四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4)材料四中的“这里”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做出了那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察举制科举制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
              长官举荐自由报考
              “人、门兼美”“取士不问家世”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制表
              材料二 自甲午以后,诏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何也?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诗赋、八股、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而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是故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堂必自废科目始。--两广总督陶模《图存四策折》(1901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有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陶模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观点提出的原因。
            • 3.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和规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故“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三“理财”门引赵天麟奏议
                  材料二“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南台备要》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元朝行省制度下行省的施政“规矩”。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的表现并作简要评价。
                  材料三  2003年7月,负责调查伊拉克生物和化学武器项目的英国国防部专家凯利自杀身亡,外界怀疑其因不堪忍受政府施压所致,时任首相托尼•布莱尔支持率暴跌。英国分析人士指出,凯利之死是布莱尔政府执政6年来遭遇的最严重危机。--据《英国卫报》、《北京青年报》有关报道整理
              (2)当布莱尔内阁受到议会下院反对时,依据英国的政治“规矩”,首相可采取怎样的对策?描述这一政治“规矩”的特征。
                  材料四  早在战事(指二战)结束之前,美国就开始发起一项大胆的计划,力求恢复1914年前的通货稳定。1914年前的金本位制提供了一套固定的汇率,所有国家的货币都可以兑换成黄金或者当时黄金的等价物英镑。……为建立一个正式的世界性贸易组织以对国际商业进行监管的努力并不顺利,但是另一项替代性的战略后来却被证明是成功的。--改编自【美】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是如何实施材料四中“大胆的计划”和“另一项替代性的战略”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制定“另一项替代性的战略”的原因?试评价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规矩”的影响。
            • 4. 【历史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元朝采用汉式中央集权官僚制为统治全国的王要制度,行省之下,设有路、府、州、县,分层统治。但又保留蒙古原有封建制度,即使在汉地亦有五户丛封尸,遍布多数州县,并与朝廷分享其分尸所在地之主权。边远地区的统治万式也各不相同,如畏兀儿族由大都护府管辖,吐蕃直属宣政院,湖广、江西等行省境内少数民蔽地区仍由土官、土司世袭统治。元朝建立南北一致的货币及度量衡,但主要的赋税北方则为岁粮、科差,大休以丁与户为征收单位。江南则沿袭宋朝两税制度,分秋税、夏税,接亩征收。元朝多种法律并行,种族不同的涉案人由不同裁判管辖机构,依“从其本俗法”的原则加以审理。不同族群者同涉一隶时,则组织混合法庭共同审理。不同族群法律待遇不同。
              --摘蝙自萧启庆《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朝巩固国家统一措施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巩固国家统一措施的影响。
            • 5. 选官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
              --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二: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三:(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西汉的选官制度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国优秀青年”的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中九品中正制的选官依据什么?据材料分析该选官制的选官权力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科举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该制度有怎样的历史进步性?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 6. 在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三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元史•百官志》
              材料四  研究制度,不该专从制度本身看,而该会通着与此制度相关之一切史实来研究。这有两点原因:一因制度必针对当时实际政治而设立而运用。单研究制度本身而不贯通之于当时之史事,便看不出该项制度在当时之实际影响。一因每一制度自其开始到其终了,在其过程中也不断有变动,有修改。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认为,“郡县政治”的主要政治绩效是什么?
              (3)据材料三,分析元朝行省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创立的目的。
              (4)概括材料四的观点。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以元朝行省制度为例加以说明。
            • 7.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首次会面。两岸领导人一定会就一些事关中华民族美好前景的重大事务达成重要共识,比如坚持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坚持合作共赢等。
              --2015年11月8日新华网报道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从政治制度的角度概括中国古代能够长期维持统一局面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和元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分别采取了什么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的“九二共识”的含义是什么?国共两党在近代史上有两次合作,简要说明两次合作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习马会晤”对于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将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 8. 元代实行的行省制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创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初的行省性质与金朝类似,仍属中央派出机构,设置并不稳定。但随着全国的统一,行省很快转化成了固定、常设的地方大行政区。行省拥有大权,“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七》
              材料二  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不得彻承制署置属吏”,“十省之属自篼库(保管仓库的役吏)而上,皆命于朝”;“诸行省用及千定(锭),必咨都省”;“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军事上在批准调军程序、委任统军人等方面要受中央节制,布置调换戊兵、整点军队等事宜更是由朝廷直接掌握。御史台、行御史台,和各道廉访司对行省的工作进行严格的监察。
                                                                        摘编自宋濂《元史》等
              材料三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元代行省性质的演变及其权力行使的特点。  
              (2)据材料三指出元代地方行政制度创新的主要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行省制度实施的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就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材料三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乡举里选”指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
              (2)相对材料一,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3)据材料二、三,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 10. 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处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
              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一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薄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
              --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
              材料三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一一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