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5分)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8分)

               

            • 2.

              从商周到秦朝是我国政治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商周时期的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9分)

              (2) 据材料二,尝试分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9分)

               

            • 3.

              (12分)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

              材料三:列强的步步紧逼使曾经统一富强的中国山河破碎,不甘的不仅仅是台湾民众,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义和团运动……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的英勇、血性,然而反动卖国的清政府却签订了这样的条约内容“严禁中国人参加反帝斗争……拆除北京至大沽口沿线炮台……”

              材料四:“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

              (1)材料一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指什么制度?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6分)

              (2)材料二中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倭人”“割台湾”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规定?(2分)

              (3)材料三中条约内容出自近代史上哪一不平等条约,简述其恶劣影响。(2分)

              (4)材料四中歌曲所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要历史事件?面对最危险的时候,中国人万众一心、切实行动,建立起的战线名称是什么?(2分)

               

            • 4.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史记》

              请回答:

              (1)文中的“寡人”是谁?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2分)

              (2)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寡人”最担心哪些人或势力会威胁到他的统治?针对这些威胁,文中的“寡人”采取什么措施来维护他的统治?(4分)

              (3)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中,“寡人”们和这些人或势力的矛盾演变呈现出怎样的规律或特点?(4分)

              (4)上文中 “寡人”开创的什么政治制度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你认为这一政治制度有何积极作用?(3分)

               

            • 5.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存在着“权力制衡”,除了文武制衡,还有行政与监察机构的制衡,行政机构之间的制衡,地方官员之间的制衡等。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请你在上述四位皇帝中任选二人分别在文武制衡、行政与监察制衡方面加以说明。(4分)

              (2)上述四位皇帝在权力制衡方面还表现在相权的处理上,他们采取措施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4分)

              (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 “权力制衡”的实质是什么?(4分)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4分)

               

            • 6.

              阅读下列材料(19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图三 文渊阁                       图四  军机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图二所示的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是哪些朝代实行的?(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在材料三中图三开始设置内阁是在哪个皇帝的时候?图四的机构又是哪个朝代设置的?(4分)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趋势。(5分)

               

            • 7.

              不同的建筑风格,反映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公元前4世纪,公民的权利以及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雅典卫城遗址

              ——[美]迪耶·萨迪奇、海伦·琼斯著《建筑与民主》

              材料2: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才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

              ——《故宫百科知识》

              请回答:

              (1)以上材料所体现的两国政治制度有何显著不同?(4分)

              (2)概括指出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什么?(4分)

              (3)以上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共同的影响?(4分)

               

            • 8.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按联邦制发明者们的理想设计,美国联邦制是由若干个具有自治能力的政治实体(即州)在共同认可的政治框架下结合组成的一个政治实体。各州在尊重和维护联邦的权威和权力的前提下,共同参与联邦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实施,并在不损害联邦利益和权力的前提下行使各自原有的政治和经济自治权。联邦和州两级政府的权力均来源于同一人民,两级政府同时管辖同一国土和人民,但两级政府的权力通过联邦宪法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并受宪法的保护。……两级政府不仅相互制约,也受到各自内部分权机制的制约,没有一级政府可以轻易侵犯人民的权利。这种体制被联邦制的策划者之一麦迪逊称为是对美国人民权利的双重保护机制。

              ——王希文《美国历史评论》

              材料二 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就政府组织政权分配的大体上说,只有明太祖废止宰相以下最近明、清两代六百年,似乎迹近君主专制,但尚绝对说不上黑暗。人才的选拨,官吏的升降,刑罚的判决,赋税的征收,依然的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动摇。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只缘清末人,熟于西洋18世纪时代如法国孟德斯鸠辈的政论,他们以为国体有君主、民主之分,政体有专制、立宪之别。中国有君主而无国会无宪法,便以为是君主专制。……极精密极完整的政权分配,使整个政府的行政机关各有依循,便不必有宪法而政府自有限节。而况明代以前,宰相为行政领袖,与王室俨成敌体。王帝诏命,非经宰相副署,即不生效。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联邦制的特点。(8分)

              (2)材料二反映出钱穆先生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看法是什么?(2分)他是如何论证自己的看法的?(4分)

               

            • 9.

              如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军机处内景

              请回答:

              ⑴图一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政治制度?(2分)图二体现的政治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1分)

              ⑵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明初中央行政部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反映出统治集团内部哪一对矛盾的激化?(1分)

              ⑶图四中的机构是由哪个皇帝设立?(1分)该机构的设立有什么影响?(2分)

              ⑷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4分)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材料三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回答:

              (1)材料一中左图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结合材料二概括这一制度对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2)材料一中右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三省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样设置有何目的?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职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4)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