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不同时期中外有交流才有发展和提高,才能合作共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元时代的欧亚大陆展开了前未所有的商品和技术交流。海洋四通八达,技术与市场、原料与商品、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思想与艺术彼此产流、相互影响,从东北亚的日本、高丽,到东南亚各地和印度沿海,乃至波斯湾和东非各港口,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全球化”的活跃贸易网络,商船扬帆万里;……与此同时,发生在宋朝庞大经济体内部的商业革命则十分有力支撑宋朝成为整个中国古代最富有的朝代。南宋偏安半壁江山,城市化率、科技商业却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峰。
              --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20世纪初,国际贸易的发展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阻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不过一个世纪后,这些阻力已经大幅度消退了……人为的阻碍则包括进出口关税以及对某些商品的进口禁令尽管世纪末有些国家回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征收高额的进口关税,但总体来说两方面因素的阻碍在逐步消退。
              --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材料四  “计利当计天下利”。中国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扩大对东盟国家开放,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东盟国家。……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
              (2)材料二中作者是从哪几种史观看待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说的“工业文明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所分享”的观点。
              (3)料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人为因素。简述人类社会是如何突破这种阻碍从而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
              (4)结合材料一说明材料四中习近平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原因。
            • 2. 材料   1912年2月23日,梁启超给身为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写信,……他说:“旧革命派自今以往,当分为二,其纯属感情用事者,殆始终不能与我公合作……但此派人之性质,只宜于破坏,不宜于建设……政府所以对待彼辈者,不可威压之,威压之则反激,而其焰必大张;……为由利用健全之大党,使为公正之党争,彼自归于劣败,不足为梗也。健全之大党,则必求之于旧立宪党,与旧革命党中之有政治思想者矣。”
              但在同一封信中,他又坦言:“既以共和为政体,则非有多数舆论之拥护,不能成为有力之政治家……善为政者,必暗中为舆论之主,而表面自居舆论之仆,夫是以能有成。今日之中国,非参用开明专制之意,不足以奏整齐严肃之治。……然在共和国非居服从舆论之名,不能举开明专制之实。”
              --摘自袁伟时著《昨天的中国》(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给袁世凯的政治建议。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提出该建议的历史背景。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直到基督纪元20世纪的黎明,战争才真正进入其作为人类潜在毁灭者的王国。人类的组织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国家和帝国,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了完全的集体意识,因而屠杀事业能够有计划地以从前难以想象的规模坚持不懈地予以执行。……由于良好的财政、世界规模的信贷和贸易资源、大量资本储备的积累,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可能使用整个民族的力量来完成大破坏的任务。民主制度使几百万人的意志力得以体现。教育不但把战争的进程纳入人人都能理解的范围,而且使每个人都可以高度服务于当前的目的。报纸提供了统一思想和相互鼓励的工具。宗教尽管在基本问题上主张慎重地避免冲突,但却以各种形式对所有斗士一视同仁,并给以鼓励与安慰。最后是科学,面对人类的迫切需要,它打开了自己的宝库和秘密,把几乎是决定性的能力和器械交到人类手中。

              ——[英]丘吉尔《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评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4.

              19世纪至20世纪初,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哪三项最伟大的成就?它们

              分别对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思想的认识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影响?(18分)

               

            • 5.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为了发奋图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艰苦的斗争。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魏源挽救民族危亡的主张是什么?

              (2)地主阶级洋务派挽救民族危亡的主张是什么?

              (3)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中国同盟会制定了怎样的革命纲领?后来,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下孙中山终于确定了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这一目标是什么?

              (5)中国无产阶级在探索革命道路过程中走过了怎样的历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