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统合功能”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
              A.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   
              D.提高了官员素质
            • 2. 马克斯·韦伯在论述某一制度时说:“……全面推行,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阻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受过教育的合格者,都能济身俸禄补缺等级。”下列表述,与此制度相吻合的是(     )
              A.“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          
              B.“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
            • 3.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段话充分反映了
              A.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        
              B.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
              C.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影响          
              D.两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
            • 4. 专制与民主是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
              材料三、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的手续,又是非常不合理。他的最高命令称上谕,上谕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明发上谕都是比较不关紧要的事……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不按上述程序,而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度,从梭伦改革开始,到克利斯提尼改革时确立,到伯里克利时期达到巅峰,最后因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而结束。古希腊民主虽然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但是它却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竭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4分)。分析说明西周、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4分)。
              (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明清两朝在发布政令方面的异同(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政治发展的趋势(2分)。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民主的“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6分)。中国和希腊古代政治制度呈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 5.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6. 下列关于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它的产生是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封建专制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权
              ③它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积极作用是主流
              ④它确立于秦朝,巩固于汉朝,完善于隋唐,衰落于明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 7. 在古代,没有用“专制”或“专制XX”定义中国政制。用“专制”定义中国源于孟德斯鸠,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在中国流行,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的“规范认识”,直至今天。这一“规范认识”源于
              A.“西方中心论”
              B.“西学中源说” 
              C.“中体西用说”
              D.“全球史观念”
            • 8. 古代一名门后人,被认为是贤良之人推举到中央。经过问答面试,评定他为“上品”,并被授予议郎一职。这种情形最可能出现于(  )
              A.秦朝
              B.汉朝
              C.魏晋
              D.唐朝
            • 9. “周汉之道,以智役愚;台隶参差,用成等级。魏晋以来,以贵役贱,士庶之科,较然有辨。”这里所说的“以贵役贱”的现象得以解决是源于(  )
              A.科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军功授爵制
              D.推举制
            • 10. 宋代著名历史学家马端临在《文选通考•选举》中批评我国古代某一选官制时认为:“评论者自是一人,擢用者自是一人。评论所不许,则司擢用者不敢违其言;擢用或非用其人,则司评论者本不任其咎。体统脉络各不相关,帮徇私之弊无由惩革”。这一选官制度(  )
              ①是世官制度的一种         
              ②是察举制度的延伸
              ③与门阀制度相呼应        
              ④又称“九品官人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