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不同国家因为地理环境、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生活时代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制度。高一学生以“古今中外的政治制度”为题,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请结合大家收集的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了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问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以及它们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4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的知识,明确德国确立了什么样的政体?材料中的“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6分)

               

            • 2.

              (22分)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建议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皇帝”称号及“制”、“朕”、“诏”、“玺”等规定中,你得出了什么认识?(4分)

              (2)材料二所含历史信息,反映了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皇位是怎样继承的?(2分)

              (4)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是什么?(12分)

               

            • 3.

              阅读以下材料:(14分)

              材料一   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者则削其地,三不朝者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一一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一一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 《汉书》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 材料一所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这种制度推行的目的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4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

              (2分)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上的山东行政图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据文献记载

              ①鲁、齐等诸侯在其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役的独立性。

              ②秦代官吏必须经过国家委任才能就职;官吏调任时,不得带随员;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违者要依法治罪。

              (1)材料1中图一反映的山东大地出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

              (2)材料1中图二反映的山东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始于何时?

              (3)通过材料2可以看出,以上所述两种政治制度在地方权限上有何不同?

               

            • 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20分)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一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一一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逆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一一《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2分)此制度的定义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4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2分)元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古代所学的地方制度,并举两例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制度(4分)

               

            • 6.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奥林匹克的故乡,欧洲对外贸易的发源地,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

               ——吴邦国《在中希经贸合作论坛上的演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各创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2分)简析古代希腊政治制度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4分)

              材料二

              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2)据材料二,古代雅典公职人员的选拔有什么特点?并做简要评价。(8分)

              材料三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而在中国帝王体制之下,臣民的财产随时都可能被剥夺和被抢劫。如前135年,汉武帝将盐、铁、酒等重要行业强行收归官营,同时对民营工商业征收重税。

              (3)材料表明,在私有财产观念上,古代罗马与中国有明显差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差异的政治、经济根源。(4分)

               

            • 7.

              古代中国各朝代的政治制度既有沿袭,又有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来源于什么时期?(4分)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2分)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6分)并分析其意义。(2分)

              材料四

              (4)为巩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元朝在图上的A、B两地实行了怎样的制度创新?(4分)

               

            • 8.

              问答题(10分)

              (10分)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系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中央行政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两个系统。简述秦、唐、明、清四个朝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情况。(4分)

              (2)在地方行政制度中,秦朝和元朝对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各有怎样的开创性贡献?(2分)

              (3)对中央集权制度影响的评价在史学界有争论,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中央集权制度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影响占支配地位。第二种意见则认为:中央集权制度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试以明清(鸦片战争前)的史实为例加以扼要阐述。(4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两种都答按第一种给分)

               

            • 9.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丞相、御史大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材料三: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中国古代史资料库

              材料四:(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成祖即位,特简解络、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明史》卷72《职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建立了哪些制度?(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2分)与秦朝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四回答,明太祖废除丞相的原因是什么?(1分)废丞相以后,明初又

              采取了怎样的措施?(1分)

              结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的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4分)从根本上看,古代政治制度具有什么演变趋势?(4分)

               

            • 10.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结合材料指出这一制度的局限性。(5分)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各有哪些新的变化?(4分)分别有何影响?(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