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从材料中看出明代的阁臣

              A.是位高权重的丞相
              B.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
              C.完全剥夺六部的权力
              D.是明代祸乱的根源
            • 2.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的实质问题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 3.

              “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性原因是(    )

              A.确立三公制
              B.建立三省制
              C.废除丞相制
              D.设立军机处
            • 4.

              据《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记载:“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这样做的结果是 (   )

              A.军机处变为行政机构
              B.军机处取代了内阁
              C.内阁的权力得到加强
              D.专制皇权更加强化
            • 5.

              下列历史事件与雍正帝有关的是                                    (    )

              ①废除宰相制度  ②设立内阁  ③设立军机处  ④推行密折制度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6.

              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专家)在某著作的序言中写道:“在这种政权结构中,各级大大小小的封建官僚,就是这部大机器上的无数小螺丝钉;而最高的君主,便是这部巨大机器的总操纵者。……官僚们永远只能是君主的工具,官僚机构只能是君主的办事机构。”对上述表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一政权机构”是指古代中国的官僚机构
              B.“这部大机器”是指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著作研究的突破口有可能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D.著作有可能从官僚政治的工具性彻底否定官僚政治的历史作用
            • 7.

              15世纪中国出现的内阁制和18世纪英国形成的内阁制的相同之处是

              A.都制约了君主的权力
              B.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成长
              C.都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D.都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
            • 8. 文明史学者认为,从隋唐到宋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的下移,即“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再转向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这一趋势出现的背景是(  )
              ①科举制度的实行   ②城市商业的繁荣  
              ③印刷技术的应用   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9. 选官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
              --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二: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三:(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西汉的选官制度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国优秀青年”的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中九品中正制的选官依据什么?据材料分析该选官制的选官权力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科举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该制度有怎样的历史进步性?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 10.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
              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
              B.“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平民社会,穷苦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