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
              请回答:
              (1)写出地图上A、B两处所代表的古代文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1500年起,人类开始走出分散状态,到20世纪初世界已连成一体。叙述这一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
              概述18—19世纪西欧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状况。
            • 3.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4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目录A
              第一章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  政变
              第二章  (略)
              ——摘编自《世界历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
              目录B
              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
              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  文艺复兴
              第三节  宗教改革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  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  (略)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2011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 4.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4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目录A
              第一章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  政变
              第二章  (略)
              ——摘编自《世界历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
              目录B
              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
              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  文艺复兴
              第三节  宗教改革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  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  (略)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2011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 5. (2016·广东广州增城高三10月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世纪晚期英国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英国的牧师、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98年发表了《人口论》,他描绘了英伦岛国人口膨胀的可怕前景。……他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这被称为“马尔萨斯陷阱”)。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
              ——互动百科《马尔萨斯人口论》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7世纪后200年间的英国和1978年底以来的中国,分别是如何安全绕过“马尔萨斯陷阱”的?
            • 6. (2015·广东湛江高一第二学期期末·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他们眼里,“财富就是金银,金银就是财富,要提高国民财富,就要增加国家拥有金银的数量”,他们“主张通过贸易顺差获得金银财富”。
              ——郭冠清《西方经济思想史导论》
              材料反映了一种什么政策思想?这一政策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 7. (2016·广东佛山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7—1775年英国在北关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迄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狭长地带建立了13个殖民地。
              1687年,牛顿建立经典力学。
              1807年,罗伯特·富尔顿设计出汽轮船“克莱蒙特”号。
              1860年,工业产量英国排世界第一,美国排世界第三。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894年,工业生产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生产量等于欧洲各国生产总量的一半。
              1898年,美国领土面积达933平方千米,相当于整个欧洲。
              1910年,殖民地面积英国排世界第一,美国排世界第四。
              1911年,美国人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则》,阐述标准化方法是科学管理的方法。
              1914年,美国人亨利·福特首先采用流水线生产方法。
              1937年,英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占12.5%,美国占41.4%。
              1944年,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1945年,联合国总部设在纽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总部设在华盛顿。
              1948年,英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占11.7%,美国占56.4%。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
              ——据廖学盛《世界历史十五讲》等整理
              历史解释就是了解事实的真实含义,合理地说明事实之间的因果联系,最后做出恰当的判断。以此标准对上述材料进行历史解释。
            • 8. (2016·陕西宝鸡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社会转型的含义:社会转型指人类历史上发生的结构性或根本性的社会变动,它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所引发的超越原有社会模式的全方位、革命性的质变。
              社会转型的特点与原因:①社会转型是一个漫长和复杂变迁过程,是对旧体制逐步破除和新体制全面确立;②社会转型是全方位的,涉及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多领域;③社会转型的成因很多,而且互动制衡,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
              请你以17—19世纪的英国为例说明社会转型上述特点,并以文明史观分析其体现出的时代潮流。(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