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时 间
              职 位
              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材料四、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4)你怎样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
            • 2. 材料一、1952年12月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简称国家计委,下设重工业计划局、燃料工业局、第一机械计划局、第二机械计划局、成本物价局等17个办事机构。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将其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将原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部分职能并入,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
              材料二、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0%。
              ——人教版必修二
              材料三、中国政府干预经济、管理市场自古有之,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及对贸易的参与方面。其中,政府对市场的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城镇市集,划分销售地区;规定贸易时间,限制夜市交易,推行抑商政策,加强商人管理;严查商品质量,不许伪劣入市;调控市场物价、严格物价管理;利用税收政策,调节社会经济;统一衡器币制,方便货物交易;制发契券票帖,规范贸易行为;缉盗贼防火灾,保证财货完全;制订交通规则,维持市场秩序。政府对贸易的参与主要表现在官营贸易及官吏经商两方面。通过历史上政府干预经济问题的考察分析可得出结论,政府要“适度”干预经济。
              ——丁长清《中国历史上政府干预市场问题的考察》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52年国家计委成立的背景,(6分)分析并举例说明“计划”二字从国家机构名称中消失对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动作用。(4分)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材料三的结论。(16分)(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二、第十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摘自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导致这种变化的时代背景。(10分)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8分)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新和谐公社”并不是真正与世界隔绝的,加入这个公社的人来自各个地方,抱有各自的目的,追求不同的利益,有着不同的政治信仰。这样,入社的社会上层分子和普通劳动者之间很快产生了矛盾,加上宗教信仰不同和民族的偏见,使这个公社远不像欧文预想的那么“和谐”。……同时,按照欧文的理论,公社经济活动的目的,只是满足公社社员的需要,因此,“新和谐公社”不仅没有积累,而且消费超过了生产。
              材料二、社会经济领域内实行的最有意义的改革措施,便是在4月16日颁布的关于把巴黎逃亡的工厂主所抛弃的工业企业转交工人生产合作社的法令。5月3日,罗浮尔军械厂的工人根据公社的指示,制定了该厂管理章程。它规定:工长以上各级领导由工人民主选举产生,受工人的监督,不称职者可以随时撤换;成立有工人代表参加的工厂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厂内各项工作。
              材料三、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总结了经验并作了艰苦的理论探索。这一时期,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获得了重大发展,为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理论上的准备,给无产阶级锻造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1)依据材料一分析欧文的“新和谐公社”走向失败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公社是如何管理社会经济的?(6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6分)
            • 5. 诺贝尔奖自1901年首届颁发,已历经百年。探究其历史,有利于我们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认识20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诺贝尔自然类奖(包括物理、化学、生理学—医学奖)
                                
              爱因斯坦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普朗克19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图1                                图2
              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获奖人数统计表
              年份
              颁奖总数
              主要国家




              1901~1920
              61
              19
              8
              10
              2
              1921~1940
              70
              17
              15
              5
              11
              1941~1960
              88
              6
              15
              0
              42
              1961~1980
              125
              8
              21
              6
              65
              1981~2000
              127
              14
              7
              4
              72
              ——数据来源于《诺贝尔奖百年大典》等
              (1)分别说出图1、图2两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获奖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表中所反映的20世纪世界科技发展趋势。(10分)
              主题二、诺贝尔经济学奖
              根据美国最近几年的经验——成长缓慢、生产力降低——使人怀疑如果我们继续授予政府前所未有的权力……迟早一个更大的政府会毁灭我们因市场自由而取得的繁荣,以及独立宣言中信誓旦旦的人类自由。正如没有一个社会能够完全以命令原则来经营,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完全靠自愿的协同合作来推动。……相反地,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美]米尔顿·弗里德曼(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2)据材料概括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核心观点;分析诺贝尔奖评委会在1976年授予弗里德曼经济学奖的经济背景;米尔顿·弗里德曼的经济理论有何影响?(12分)
              主题三、诺贝尔文学奖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获奖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
              (3)这一评价说明莫言的作品具有哪些风格?(4分)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商汤之孙太甲在位时,因其“不尊汤法,乱德”被幽禁。从战国时起,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便提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治国理念,构筑了某种有利于廉洁政治的文化氛围。秦简上载有秦朝“为吏之道”,严格规定了官吏的行为规范,包括“五善”、“五失”。 汉代规定,“臧值十金,则至重罪”;汉武帝设十三部刺史,其职责是“六条问事”,一条针对不法豪强,五条针对“二千石”的郡国守相,其余不问;汉代察举制突出了以“德”、“能”、“文” 等考选官员的价值取向。唐太宗曾重视对大臣的廉政教育:“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唐代巡按任期两年,职责偏重刑狱;《唐律》规定:官吏监守自盗,“盗所监临财物者”,“三十匹绞”。《大明律》规定:官吏监守自盗,至四十贯者绞;官吏犯赃枉法,至八十贯者绞;官吏恐吓取财,即使未遂不得财,亦须杖刑;明代巡按对地方官吏兼有考察、荐举、纠劾之权。——摘编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等
              材料二:孟德斯鸠曾经说过:“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西方发达国家目前相对比较廉洁,与其廉政文化设计上的精良密切相关。在西方的政治观念中,西方人更倾向于把个人权利作为合理解决一切问题的基本坐标:“较之以往的时代,我们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生活在更大程度上为权利话语所支配。”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指出:“对于人权的无知、忽略或轻视乃是公民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由。”在西方社会,公民权利意识的发达是其政治廉洁的重要保障。……美国总统杰斐逊曾呼吁:“请您提倡一个扫除愚昧的行动,制定和改进教育普通人民的法律吧。让我们的同胞知道:只有人民才能保护我们,使我们能够防止这些弊害,为此付出的捐税尚不及献给国王、僧侣和贵族财物的千分之一,如果我们听任人民陷于愚昧无知,这些家伙就会在我们中间死灰复燃。——摘编自《西方发达国家廉政文化的特点及运行条件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廉政建设的主要做法。(8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西方廉政建设的主要特点。(8分)
            • 7.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朝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4分)明朝、清朝时期为实现“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分别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2分)
              材料二、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可以从多种维度来考察。当我们对这两种政治文化从宏观上作一个粗略的观察后,有一种现象令人十分醒目。这里权且将其概括为“一”与“多”。无疑,这是一对模糊的概念,这里用来概括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特征。它们包括这两种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道路、它们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层面的表现、以及隐于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深处的政治思维定势和政治心态。——丛日云:《“一”与“多”: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分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一”和“多”这两种个性特征在古代中国和希腊的政治制度方面的基本表现(4分),并简析其形成的经济原因。(2分)
            0/40

            进入组卷